- 陈平;胡望远;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为早期DN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早期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TNF-α、hs-CRP、IL-6、MDA、SCr、UAE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2组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早期DN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且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9年06期 v.28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素平;张敏;李福;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三联规范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110例CAG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实施雷贝拉唑三联规范化治疗,对照组实施雷贝拉唑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病理组织学评分情况、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病理学组织评分、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胃泌素(GA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背痛和四肢无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0.9%,P>0.05)。结论 CAG合并心血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三联规范化治疗,可合理调节血清中GAS、ET、SOD、MDA和GSH-Px水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2019年06期 v.28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晶晶;张燕;高蓉婷;
目的探究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于老年患者术中循环指标、肺损伤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阶段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并以0.4μg·kg~(-1)·h~(-1)进行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2组术前(T_0)、麻醉诱导完成后(T_1)、插管时(T_2)、苏醒(T_3)、拔管(T_4)和回病房(T_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浆IL-6、IL-8、TNF-α含量的差异,同时对比术后2 h(T_6)、术后12 h(T_7)和术后24 h(T_8)2组的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血压分压差,同时对比2组术后30 d肺损伤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T_1~T_5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_2~T_5时,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_7~T_8时,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和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泡-动脉血压分压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 d肺损伤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循环指标,减少炎性因子生成,降低肺部损伤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19年06期 v.28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莹莹;朱斌;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XELOX)致血小板减少症(CIT)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CIT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使用XELOX的胃肠癌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建立CIT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训练集"数据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CIT风险因素分析并建立CIT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最后以"验证集"对评分系统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得出年龄、体质量指数、肝转移、是否进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基础血小板计数和基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CIT的独立风险因素。利用比值比(OR)值对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确定评分>6.65分为高危人群,≤6.65分为低危人群。模型评价显示,"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6%和53.2%;"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0%和54.4%。结论 XELOX化疗患者致CIT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有助于筛选CIT高危患者,为临床预防性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提供决策依据。
2019年06期 v.28 414-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顾融融;阿基业;殷晓芹;
目的考察高/低糖培养浓度下,白藜芦醇对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和人肝细胞株L-O2细胞内生化代谢小分子的影响,寻找肿瘤细胞Ⅱ相代谢功能减弱的相关生化标记物。方法收集2种糖浓度培养条件下给以白藜芦醇后的HepG2和L-O2细胞,以GC-MS法检测2种细胞株细胞内外生化小分子等代谢组的变化。结果基础水平下,HepG2中内源性小分子的水平显著高于L-O2,包括乳酸、氨基酸、胆固醇和脂肪酸等。HepG2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十二烷酸、十六碳烯酸、十七碳烯酸和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L-O2中高糖培养环境下小分子改变更显著,尤其是氨基酸的水平更高,尿素、肌酸酐、嘌呤和嘧啶等核酸类物质以及泛酸和磷酸等小分子也增加。L-O2中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2-羟基戊二酸、苹果酸的含量上升,以及戊糖磷酸通路(PPP通路)中的果糖-6-磷酸、甘油酸水平的上升。结论低糖及高糖浓度培养条件会影响白藜芦醇在L-O2和HepG2细胞株中代谢组学。一方面,白藜芦醇抑制L-O2胞内PPP通路和糖原合成,促进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的生成,这与白藜芦醇的抗癌机制有关;另一方面,肝肿瘤细胞内源性脂类的生化代谢过程增多与UGTs代谢外源药物功能的减弱有相关性。
2019年06期 v.28 419-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强;徐娟;王进;黄欣;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心血管慢病患者提供药物重整服务的成本-效益。方法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选取心血管内科慢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n=100)与对照组(n=100)。试验组患者由临床药师提供药物重整服务,对照组患者不提供药物重整服务。成本指标为临床药师人力成本,效益指标为降低患者药品费用。药品费用包括患者住院药品费用和院外1个月药品费用。计算效益-成本比,并对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人均药品费用可下降778.0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院外1个月药品费用下降214.18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效益-成本比分别是4.74和1.31(均>1),具有经济性。敏感度分析支持上述结果。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物重整服务具有成本-效益,可降低慢病患者用药费用。药物重整服务可用于心血管慢病管理。
2019年06期 v.28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史长城;姚瑶;严伟;王刚;林能明;
目的学习国外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经验,为国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英国莱斯特大学附属医院(UHL)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和药师工作,与国内进行比较并总结有益经验。结果 UHL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和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等方面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药师在用药史采集、医嘱审核、抗菌药物管理指南制定、疗程管理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UHL在抗菌药物管理和药师工作开展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国内医院和药师借鉴。此外,国内药师应充分发挥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遏制细菌耐药。
2019年06期 v.28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季闽春;石蕾;沈晓英;
目的阐述口服直接抗凝血药达比加群相关出血风险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预防和处理方法,为达比加群的临床抗凝治疗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查询达比加群相关临床试验、病例报道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引起的致死性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显著降低,但胃肠道出血并不少见。结论临床上必须加强对其出血风险的管理,确保达比加群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2019年06期 v.28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璠璠;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
目的通过查阅各国药典、国内药学专著及药品说明书对于静脉给药方法的表达,强调规范、正确表达静脉给药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查阅并比较国内外药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日本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学专著及部分药品说明书中关于静脉给药途径的表达,发现静脉给药方法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静脉给药方法的表达总体比较规范,但也有书籍或说明书表达不规范。尤其对于"静脉注射"有不止1种理解或表达,存在不规范之处。结论在临床实际用药以及撰写药品说明书或医药学专著时,对静脉给药方法的表达应规范,建议与我国药典保持一致,统一用"静脉滴注、静脉注射"2种表达。
2019年06期 v.28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怀冲;宋晓坤;郝春芳;贾岩;缪玮;徐颖颖;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用药会诊的切入点,为其参与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3例抗肿瘤用药会诊的实践,包括来曲唑与氨氯地平药物相互作用、环磷酰胺诱导低钠血症和肌酐异常患者卡铂剂量计算,协助医师对疑难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治疗建议。结果来曲唑与氨氯地平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肝酶异常升高,环磷酰胺可通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机制来诱发低钠血症,低血肌酐患者应用Calvert公式计算卡铂剂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结论肿瘤科临床药师可以利用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评价和药物剂量调整等药学专业方面的优势,在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9年06期 v.28 45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闻海妮;关溪;刘力;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实施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诊断药物性肝损伤,评估肝损程度和类型,参考美国LiverTox网站、中国HepaTox网站以及相关文献,判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建议医师停用可疑药物,调整保肝药物。结果临床药师综合考虑患者肝损伤特征和用药史,结合文献检索和相关资料查阅,判断为甲氨喋呤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型[急性,RUCAM 6分(很可能),严重程度1级],并参考指南为临床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经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得以恢复。结论临床药师可多环节参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从药学角度发挥优势,判断可疑药物,优化治疗方案。
2019年06期 v.28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素燕;丁雄芳;徐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用药高风险住院患者中开展药物重整服务,对于发现并及时干预用药错误的作用。方法提取2016-2017年临床药师对用药高风险患者实施药物重整的数据,分析患者的基础特征、用药史、用药问题和临床药师的干预情况等。结果在所选取的306例病例中,临床药师对1 443种药物进行了重整,发现了177例患者存在用药问题,共发生了224次用药错误。用药错误排名前3位分别为无理由更换药物59次(占26.3%)、药物遗漏58次(占25.9%)和用药剂量错误24次(占10.7%)。在224次用药错误中,药师提出用药建议的病例有162次,干预率为72.3%;医师采纳数为149次,采纳率为92.0%。结论临床药师实施药物重整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用药高风险患者的用药错误,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9年06期 v.28 459-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明;盖昱辛;王井玲;俞燕华;陈元娜;徐锦龙;陈梦嘉;俞璐;马卫成;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患者行血管CT造影(CTA)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原因及治疗过程。方法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特点和检验结果结合自身用药经验,协助医师合理治疗CIN,同时临床药师还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总结并介绍羟苯磺酸钙对于血肌酐干扰的原因和其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临床药师及时发现羟苯磺酸钙对于血肌酐浓度测定具有负干扰作用,配合医师,最终顺利完成患者CIN治疗。同时,临床药师根据羟苯磺酸钙药动学研究,建议长期口服该药患者在行CTA等增强造影前血肌酐检测时,应至少12 h前停药,以免对后期CIN的防治产生干扰。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同时对同案例患者提出预防建议及CIN的防治方法,有助于减少同类疾病的发生,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
2019年06期 v.28 462-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萌萌;苏颖杰;严颐丹;
目的通过分析1例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及阿法替尼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置过程,探索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针对贝伐珠单抗和阿法替尼药物特点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在查阅文献和分析病情基础上提供药物不良反应处置措施及合理用药建议。结果在临床药师全程药学监护及与医师良好配合下,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和改善,提高了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应注重开拓药学监护内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体现自身价值。
2019年06期 v.28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