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规范

  • 四川省医疗机构住院药学诊查服务规范(试行)

    李玉文;田燕;何金汗;

    为规范四川省医疗机构住院药学诊查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合理,四川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药学服务特点,组织专家制定了该规范。该规范全面且系统地明确了住院药学诊查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管理要求、服务内容和流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改进等关键内容,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住院药学诊查服务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该规范的建立,推动了四川省医疗机构住院药学诊查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不仅有助于规范药学服务行为,更促进了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升级,为新时期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10期 v.34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上海市郊区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模式研究

    白海凡;王娜;赵根明;杨其莲;付朝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模式。方法 基于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95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等相关数据;根据队列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获得就诊与用药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在SPSS 20.0中完成。结果 研究对象就诊总频数为1 433人次,门诊、急诊和住院比例分别为63.7%、16.8%和19.5%。研究对象中使用单一药物的比例为19.9%,使用药物数量≥4种的比例为39.0%,且绝大多数(占比88.0%)使用至少一种合并症治疗药物。COPD药物使用前4位依次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占比55.3%)、祛痰药(占比54.0%)、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占比50.3%)和全身型糖皮质激素(占比43.6%)。男性对短效β_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甲基黄嘌呤、全身型糖皮质激素和祛痰药5类药物的使用比例高于女性(P<0.05);女性在糖尿病、高血脂、骨质疏松、贫血以及抑郁/焦虑5种合并症治疗药物的使用比例高于男性(P<0.05)。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9,95%CI:1.17~2.16)与合并症治疗药物种数增加(OR=1.32,95%CI:1.18~1.49)这2种因素显著增加COPD用药种数(P<0.05)。结论 研究对象用药模式复杂,且存在性别和合并症差异,建议在COPD管理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提升精准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10期 v.34 726-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OS数据库的药学服务经济学评价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潘晨;韩强;赵莹;刘冉佳;崔向丽;

    目的 对药学服务经济学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以“pharmacy service”和“economic evaluation”等为检索词检索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0月10日),收集并分析研究年发文量、发文国家、作者、机构,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引文突现和关键词检测,使用VOSviewer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428篇文献,美国发文量最高,且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三。共发现5个聚类,分别是老年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和居家药学服务(聚类Ⅰ);特殊人群,如癌症、急诊、肾脏疾病、移植患者(聚类Ⅱ);慢病人群的治疗药物管理(聚类Ⅲ);危重症患者(聚类Ⅳ);药学干预和用药教育(聚类Ⅴ)。聚类Ⅰ和聚类Ⅱ是近期研究关注点。结论 该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了药学服务经济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特征,为该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文献参考,并对我国今后开展相关药学服务实践与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10期 v.34 734-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抗肿瘤药物适应证审核系统在处方审核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李键威;陈荣羡;张鑫;李伟恩;刘宝仪;伍炜培;

    目的 构建新型抗肿瘤药物适应证审核系统,探讨其在处方前置审核中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开发了新型抗肿瘤药物适应证审核系统,该系统依据7个审方维度对相关处方进行前置审核。收集2021年7月至12月(应用前)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应用后)所有新型抗肿瘤药物处方。对比分析审核系统应用前后门诊处方/住院医嘱的适应证合理率,并分析前置审核质控指标和拦截问题。结果 系统应用前,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的适应证合理率分别为83.76%和95.70%;应用后,处方与医嘱适应证合理率较系统应用前有显著提升(P<0.001),分别为97.65%和99.62%。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的前置干预成功率分别为71.21%和100%,假阳性率分别为17.23%和2.82%;假阴性率分别为0.92%和0.38%。结论 新型抗肿瘤药物适应证审核系统在处方前置审核中有助于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率,促进合理用药。

    2025年10期 v.34 74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伏立康唑骨水泥链珠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毛璐;林平;智博洋;

    目的 研究伏立康唑骨水泥链珠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 在100级层流超净工作台内,将注射用伏立康唑(样品A、B、C,剂量分别为600、800、1 000 mg)加入骨水泥粉剂(40.8 g)中,制成伏立康唑骨水泥链珠。采用等距浸出法设定取样时间点,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伏立康唑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 600、800、1 000 mg伏立康唑加入骨水泥制备的伏立康唑骨水泥链珠,其28 d累计释放率分别为(44.00±4.33)%、(34.16±2.34)%和(28.40±2.08)%,释放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lnln[1/(1-F)]=0.349 8ln t-2.667 7(r=0.992 3)。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钠为辅料的伏立康唑加入骨水泥后总体释放率高于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辅料的伏立康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骨水泥链珠具有一定的缓释性,600 mg伏立康唑加入40 g骨水泥,是较为合适的配比。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钠为辅料的伏立康唑加入骨水泥后释放率更高。

    2025年10期 v.34 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肖伯安;郑雪琼;李彦璋;关嘉良;张晶晶;王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思路。方法 采用随意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2023-2024学年四、五年级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111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关怀能力量表(CAI)进行调查,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为(179.79±14.55)分,比国内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常模[(191.04±19.49)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的学生、学校老师关心较多的学生、同班同学关心较多的学生、接触医学人文课程较多的学生、参加过见习和临床实习的学生,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接触医学人文课程程度是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2项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15.20%。结论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升,学校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应注重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同时增进带教老师的关怀行为示范,从而提升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2025年10期 v.34 754-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参松养心胶囊调控PERK/eIF2α/CHOP通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

    李娜;刘东昭;张慧卿;

    目的 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通路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参松养心胶囊组及抑制PERK组,每组10只。心肌结构变化采用WGA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采用Masson染色与Sirius red染色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脑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PERK、eIF2α、CHOP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eIF2α、CHOP蛋白的分布和定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凋亡水平采用Tunel试剂盒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大鼠心肌横截面积和纤维化水平均增加,血清CK、AST、BNP及cTnT含量增加(P<0.05),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增加(P<0.05),心肌组织凋亡水平增加;与阿霉素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组大鼠心肌横截面积减少,纤维化水平减少,血清CK、AST、BNP及cTnT含量减少(P<0.05),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阿霉素组相比,抑制PERK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减少(P<0.05),心肌组织凋亡水平减少(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可下调PERK/eIF2α/CHOP通路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

    2025年10期 v.34 760-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apeOx方案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赵莹莹;赵如森;王永涛;辛超;冷昌俊;路支超;崔玉忠;

    目的 观察CapeOx方案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CR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晚期MSS型CR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研究组40例,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比较2组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炎症反应、安全性和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90.00%,36/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且2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077,P<0.05)。结论 呋喹替尼辅助治疗晚期MSS型CRC疗效肯定,可提高ORR、DCR和1年生存率,调节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及血管生成相关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2025年10期 v.34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监护病房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之间的相关性

    夏方圆;张小花;陈素菜;陶真;曾大利;潘瑜;甘文思;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ICU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及同期抗菌药物的DDDs,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线性相关性。结果 2020-2023年间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75株,平均检出率为15.50%,其中493株(85.74%)来源于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只与亚胺培南DDDs存在正向的线性相关,回归系数β分别为0.499、0.619;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DDDs、头孢他啶DDDs也呈正相关。结论 ICU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之间密切相关,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监管,优化抗感染方案,延缓细菌耐药。

    2025年10期 v.34 772-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PLC测定人血浆中替加环素浓度及其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黄金路;李婕;周纯熙;杨黎;卢进;崔慧昕;张铮亦;胡佳璐;郭澄;万丽丽;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替加环素浓度,并将其应用于替加环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实践。方法 采用C_(18)色谱柱,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 3.2)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6 nm,进样量40μL;血浆样品经高氯酸-乙腈溶液直接沉淀处理后进样分析。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替加环素TDM实例,即通过监测3个时间点(给药后1.5、6、11.5 h)的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以线性梯形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24 h)),并计算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AUIC(AUIC=AUC_(0-24 h)/MIC)。结果 该研究建立的HPLC能够将替加环素与人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分离,在血浆浓度0.05~5.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符合要求。血浆样品在不同条件下放置的稳定性良好。该方法用于临床TDM的结果显示,患者在调整替加环素给药方案后,AUC_(0-24 h)为9.43μg·h·mL~(-1),AUIC为4.72 h。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人血浆中替加环素浓度的HPLC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干扰少。基于该HPLC的替加环素TDM的操作规范为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10期 v.34 778-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学实践

  • 1例利奈唑胺致尿毒症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学实践

    姜萍;于囡;李丙华;

    报道1例利奈唑胺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患者,女性,76岁,因“血液透析1年余,胸闷、憋气2 d”入院。入院后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5 d后因炎性指标升高而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为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调整方案2 d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961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397 U·L~(-1)。临床药师会诊,考虑利奈唑胺相关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大,建议停药并立即检测血药浓度,同时予以保肝治疗。经治疗,患者炎性指标好转,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ALT 23.00 U·L~(-1),AST 14.00 U·L~(-1)),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准予出院。

    2025年10期 v.34 78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学科会诊模式下1例妊娠期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药学实践

    金经;王先利;曾涛;

    报道多学科会诊(MDT)模式下1例妊娠期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药学实践。患者,女性,31岁,因“发现左乳外上方肿块20 d”收治入院,行左侧乳房象限切除术+左侧乳房筋膜组织瓣成形术+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低位清扫),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左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MDT讨论中,临床药师根据循证医学证据,从化疗方案的选择、预处理策略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方案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建议,最终为患者确定了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并就多西他赛注射液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循证与优化。经治疗,患者顺利完成了4个周期化疗,并于妊娠37周6 d经阴道顺产一活婴,母婴结局良好,状况稳定。

    2025年10期 v.34 78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药学实践

    马继敏;杨晶晶;毕晓佳;龚汉明;孙飞;

    报道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诊疗实践。患者,男性,55岁,因“喘息5 d”入院治疗,入院后确诊为PJP。患者既往患有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过多次化疗后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长期口服甲泼尼龙治疗。由于该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临床药师在综合评估其病情、免疫状态及治疗风险后,系统检索国内外脱敏治疗相关文献,提出逐步递增的磺胺脱敏治疗方案,并协同临床医师制订具体给药步骤与监测指标。最终脱敏过程顺利,肺炎得到有效控制。

    2025年10期 v.34 790-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昂丹司琼片致短暂性眼盲1例

    蒋艳林;李军;邓俊刚;陈薇;廖儒佳;

    报道1例肝癌患者因口服盐酸昂丹司琼片致短暂性眼盲的药学实践。患者,女性,58岁,以“反复腹部疼痛半月余,加重2 d”入院,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肝癌破裂出血)、左侧肾上腺结节(转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术后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基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文献循证,在抗肿瘤药物选择及药物不良反应识别等关键环节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短暂性眼盲,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为昂丹司琼片所致不良反应,经及时干预后症状缓解。

    2025年10期 v.34 793-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伏立康唑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张家悦;金晶;董清;鲍引娟;王雅芸;薛灵杰;

    在肺曲霉菌病的所有类型中,侵袭性肺曲霉病是最急性的一种类型。伏立康唑作为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一线抗真菌药物,因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性肝损伤,且发生率较高,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还存在因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过早停药,使疾病复发的风险,故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伏立康唑的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应用伏立康唑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就伏立康唑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预测方法等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34 796-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