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谈

  • 美国临床药学学科60年发展概况

    余自成;Gary C YEE;朱珠;Wafa Y.DAHDAL;

    目的介绍美国临床药学领域进展情况,为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工具检索介绍美国临床药学教育、毕业后培训以及临床药学实践相关文献,结合美国专家学术报告内容,了解美国临床药学学科进展情况。结果经过60年发展,美国临床药学教育、毕业后培训及临床药学实践已形成较完善体系。Pharm.D已成为药师从业的唯一准入学位。美国药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药学实践的实际需求。完成PGY1项目培训已被作为从事临床药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完成PGY2项目培训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已逐渐成为在特殊专业领域工作的必需要求。药学实践不断实现专科化、标准化。临床药学研究主要针对临床药学服务及相关问题,而不是进行基础性药学科学研究。临床药学研究促进了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服务的有效实施。通过药学专业委员会(BPS)的专业资格认证保证了临床药师的专业胜任力。结论美国临床药学学科体系经过60年发展已趋于完善,相关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19年03期 v.28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1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 ]

论著

  • 二甲双胍联合低聚果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汪旭虹;李霞;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低聚果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妊娠结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和强化运动锻炼等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聚果糖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人数,C-反应蛋白水平,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早产、蛋白尿、羊水过多、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低血糖、黄疸和呼吸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低聚果糖治疗能明显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糖代谢指标,降低不良妊娠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9年03期 v.28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复合复方倍他米松神经根阻滞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倪云建;路建;周清河;周红梅;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复方倍他米松神经根阻滞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及神经电刺激复制疼痛区域,定位病变神经根。镇痛液配方:2%利多卡因1 mL+复方倍他米松0.5 mL+生理盐水至10 mL,行神经根阻滞注射,每神经根5 mL。其中A组在镇痛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0.2μg·kg~(-1)。所有患者均每周注射1次,最多注射4次。2组均行颈椎间歇牵引治疗,每日1次(NRS评分<3分,停止治疗)。在术后各时点计算显著有效率,同时记录头晕、恶心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A组治疗后7、30、60和90 d各时点显著有效率分别为70.83%、81.25%、89.58%和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04%、71.73%、80.43%和86.96%,P均<0.05;各时间点NRS评分分别为(3.2±0.83)、(2.8±0.56)、(2.1±0.45)和(1.5±0.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0.78)、(3.4±0.65)、(3.1±0.55)和(2.3±0.65)分,P均<0.05;接受第2~4次治疗的患者人数依次为28、12、3人,低于对照组的33、20、8人,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复方倍他米松神经根阻滞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提高患者的显著有效率及减少治疗次数,降低NRS评分,临床使用安全。

    2019年03期 v.28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疗效

    程海花;许利华;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确诊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和同步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以及与对照组同等的同步放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p53抗体、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2年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53抗体、SCCAg和CE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p53抗体、SCCAg和CE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管癌患者的2年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3%vs 27.08%, Log-rank χ~2=4.532,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预后也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3期 v.28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卓婷婷;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抗病毒、护肝等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炎性因子变化及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58.97±8.31)U·L~(-1)、 TBil(12.54±2.16)μmol·L~(-1)和AST(41.64±10.07)U·L~(-1)含量低于对照组(107.83±13.38)U·L~(-1)、(18.49±1.25)μmol·L~(-1)和(41.64±10.07)U·L~(-1)(t=22.154、17.027、16.235,P<0.05)。观察组治疗后LN(94.52±6.57)μg·L~(-1)、PCⅢ(119.65±15.49)μg·L~(-1)、Ⅳ-C(76.52±8.90)μg·L~(-1)和HA(109.68±15.40)μg·L~(-1)含量低于对照组(138.94±14.66)μg·L~(-1)、(154.27±24.18)μg·L~(-1)、(118.63±14.52)μg·L~(-1)和(186.50±21.21)μg·L~(-1)(t=19.746、8.610、17.658、20.930,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3.51±1.08)μg·L~(-1)、IL-10(25.57±3.09)μg·L~(-1)和TNF-α(1.14±0.25)μg·L~(-1)含量低于对照组(6.25±1.37)μg·L~(-1)、(47.68±4.62)μg·L~(-1)和(2.01±0.34)μg·L~(-1)(t=11.217、28.408、14.72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4.51%)(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可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且可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2019年03期 v.28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皮下泵持续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血清氧化物质的影响

    肖婧;高凌;

    目的探索胰岛素皮下泵持续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血清氧化物质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选择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泵持续注射治疗,2组都治疗观察2周。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比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都顺利分娩,孕妇和围生儿均无死亡发生。其中观察组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30例;对照组剖宫产40例,自然分娩13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围生儿的窒息、巨大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围生儿(P<0.05)。结论胰岛素皮下泵持续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降糖效果,并能调节血清氧化物质水平的表达变化,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围生儿预后。

    2019年03期 v.28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近期疗效、病程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王斌;徐冬娟;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双联药物方案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近期疗效、病程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AP患者1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长抑素6 mg+生理盐水48 mL,应用微量泵通过静脉持续泵入,速率为生长抑素250μg·h~(-1);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μg+生理盐水100 mL,iv gtt,q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时间和炎性因子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a、IL-6、hs-CRP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持续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5、7天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生长抑素可以明显提高AP患者的近期疗效,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内毒素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2019年03期 v.28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监测血清苯妥英浓度及室间质量评价

    吴灵洁;陈少芳;储楠楠;郑玲;刘小龙;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稳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苯妥英的浓度,并探讨其在苯妥英治疗药物监测(TDM)中的应用。方法在血清添加同位素内标苯妥英-D_(10),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Shim-pack XR-ODSⅢ(50 mm×2.0 mm,1.6μm)为分析柱进行反相色谱分离,以0.1%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以电喷雾离子化串联四级杆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检测,监测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53.3→182.2(苯妥英),m/z 263.3→192.3(内标苯妥英-D_(10))。用建立的方法参加2018年上半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茶碱TDM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UPLC-MS/MS法检测苯妥英的线性范围为0.016~2.051 mg·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68%~4.98%和1.49%~3.82%,准确度均为85%~115%。样本的提取回收率≥93%,基质效应≥97%。室温放置6 h、自动进样器放置18 h的稳定性均良好。UPLC-MS/MS法测定结果参与室间质评样本均合格。结论该UPLC-MS/MS法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检测快速、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测定结果符合全国室间质量评价要求,可用于苯妥英的临床TDM。

    2019年03期 v.28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医师药师园地

  • 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干预效果评价

    钱松;倪阳;徐敏;周敏;谢升阳;谷建钟;

    目的调查癌痛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临床药师指导小组(CPGTs),制定癌痛规范化处理实施细则,利用院内HIS系统软件动态监测采集肿瘤中心患者诊疗情况及癌痛用药等各项信息,选取12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药师干预组由CPGTs对癌痛患者进行评估、监测及用药指导咨询,并收集治疗的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4-2016年肿瘤中心非甾体类药品用量逐年增加,以塞来昔布为主,增长达52.5%,弱阿片用药逐渐减少;强阿片药品的总吗啡使用量逐年上升,以羟考酮为主,其每片10 mg和每片40 mg规格分别增长45.8%和66.8%,而芬太尼则逐渐降低;人均吗啡使用量从402.4 mg增加到506.1mg,口服/非口服比也从1.7提高到3.1。在临床药师干预的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癌痛治疗更规范,其疼痛评估更完善,剂量滴定更准确,而不规范的处理更少,在疼痛有效缓解的同时胃肠反应也更低(P<0.01),患者总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治疗规范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进而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03期 v.28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胰岛素注射剂在葡萄糖注射剂中的配伍稳定性

    胡婷婷;孙言才;胡世林;王欣晨;

    目的考察在5%葡萄糖注射剂中紫杉醇脂质体与胰岛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常用药物浓度配制成紫杉醇脂质体与胰岛素的5%葡萄糖注射剂,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紫杉醇脂质体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并测定在室温下放置6 h内配伍液的稳定性变化。结果配伍液在放置6 h内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紫杉醇脂质体、胰岛素的相对含量和包封率保持稳定。结论在室温下放置6 h内,紫杉醇脂质体与胰岛素注射剂在5%的葡萄糖注射剂中配伍稳定。

    2019年03期 v.28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联合使用甘露醇和其他利尿剂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马蓉蓉;尹文俊;李岱阳;胡灿;刘昆;赵军;

    目的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联合使用甘露醇和其他利尿剂诱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在医院住院期间联合使用甘露醇和其他利尿剂的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联合使用甘露醇和其他利尿剂患者诱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联合用药患者1 668例,其中AKI发病率为23.08%。性别男(优势比[OR]=0.726, 95%置信区间[95%CI] 0.562~0.939),收缩压(OR=1.765,95%CI 1.235~2.520),β受体阻滞剂(OR=1.875,95%CI 1.418~2.478),抗心律失常药物(OR=2.220,95%CI 1.292~3.814)及胰岛素(OR=2.710,95%CI 2.109~3.482)是联合用药后AKI患病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收缩压、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胰岛素是住院患者联合使用甘露醇和其他利尿剂导致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03期 v.28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重症患者管饲万古霉素后其血清谷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

    陈晨;徐颖;孙秋艳;罗小丽;梁培;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炎或伪膜性肠炎重症患者管饲万古霉素后期血清谷浓度范围及变化,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肾功能等因素对管饲万古霉素的血清谷浓度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3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12例MRSA或伪膜性肠炎并管饲万古霉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例患者,20次血清谷浓度监测结果,其中85%的血清谷浓度<5 mg·L~(-1)。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初始剂量和肾功能对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饲万古霉素治疗MRSA肠炎或伪膜性肠炎,生物利用度低,需要警惕因肠道黏膜损坏导致的万古霉素的全身吸收。患者基础状况对管饲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无较大影响。随着病情好转,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逐渐下降。

    2019年03期 v.28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循证药学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进展性卒中疗效、安全性以及血清hs-CRP影响的Meta分析

    潘希丁;唐慕菲;

    目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进展性卒中疗效、安全性以及血清hs-CRP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2013-2017年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23篇文献,共2 18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OR=4.68,95%CI 3.54~6.19,P<0.000 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MD=-4.04, 95%CI-4.80~3.28,P<0.000 01);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MD=-3.20, 95%CI-3.44~2.96,P<0.000 01);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OR=2.87, 95%CI 1.17~7.01,P=0.02)。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进展性卒中疗效较好,但同时出血风险也高,应谨慎选择适应人群。

    2019年03期 v.28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新药之窗

  •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伏诺拉生

    何金杰;程能能;

    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目前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常表现出某些局限性,如起效慢和个体间变异大等。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s)是一类新型的抑酸药物,其代表药物为伏诺拉生。该类药物与K~+竞争H~+,K~+-ATP酶(质子泵)上的结合位点从而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其新颖的作用机制及特有药动学特征,使其显示出优于PPIs的特性,如起效快、结构稳定、抑酸效果持久、个体差异小和不良反应少等。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伏诺拉生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中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有望为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2019年03期 v.28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083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2 ]

药学实践

  • 基于文献分析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药学会诊工作现状

    彭官良;邢翔飞;贾亮亮;王耀华;金桂兰;韩勇;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药学会诊工作的现状和分析药学会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临床药师开展药学会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中药学会诊相关汇总分析类的文献,对文献中病例的邀请会诊科室、会诊的形式、会诊的目的、临床接受会诊意见的情况,以及会诊后的治疗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会诊覆盖医院绝大部分的临床科室。临床邀请药师参与会诊的目的主要为协助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规避药物相互作用、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和解决涉药纠纷等。药学会诊的内容绝大多数与抗菌药物有关。对于药师会诊提出的建议临床医师整体采纳率为92.1%,会诊建议被采纳后临床有效率为89.5%。结论药学会诊的内容逐步拓宽,覆盖的面不断扩大,临床会诊效果比较明显。同时,临床药师自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其工作取得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信任与认同。但药学会诊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仍亟待加强。

    2019年03期 v.28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1例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分析

    宋清;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时,需考虑血药浓度、基因多态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个体化用药。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时,要注重用药合理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2019年03期 v.28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对1例纵隔恶性肿瘤患者伴低剂量羟考酮引起呼吸抑制的药学监护

    李秦川;叶永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1例纵隔恶性肿瘤患者伴低剂量羟考酮引起呼吸抑制的药学监护。方法以临床病例为依据,调整疼痛方案,监护阿片类药物使用。结果临床药师对低剂量羟考酮缓释片引起呼吸抑制提出了合理的治疗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协作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获益。

    2019年03期 v.28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病例分析

    沈嘉茵;彭菲;阎德文;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调脂治疗药学监护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药学服务,通过参照临床诊治指南,结合患者病史、辅助检查、药物治疗史等情况,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代谢特性,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通过药学监护,住院期间患者的血脂谱有较显著改善,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糖尿病患者调脂方案制定和药学监护,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保障,成为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关键切入点。

    2019年03期 v.28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不良反应

  •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药物性皮炎1例

    韩平阳;鄢巨振;

    <正>【病例】患者,女,59岁。20年前出现病因不明的反复发热和关节痛,未正规诊治。自行长期服用"地塞米松片0.75 mg(1片), qd"治疗,发热可控制,仍诉多处关节疼痛,无明显外周关节变形。4个月前因腰痛在当地医院诊断"腰椎病",建议地塞米松片减量至0.5片,qd。半个月前自行停用地塞米松片后再次出现发热,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7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30/80 mmHg。颜面、双手指皮

    2019年03期 v.28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硝唑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

    时绘绘;宇文利霞;孔应利;侯娟;

    <正>【病例】患者,男,50岁,身高171 cm,体质量69 kg,体质量指数23.6 kg·m~(-2)。2017年12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性牙痛,无定位性疼痛,无心前区及肩背部疼痛,伴头痛和胸闷,无喘憋和气短。2018年1月20日患者因牙痛于当地医院门诊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剂(0.5 g,iv gtt,tid)抗感染治疗5 d。25日17:00输液结束,约20:00开始饮酒,至20:30饮酒量约为150 mL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面

    2019年03期 v.28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门诊药学服务研究进展

    张婧;周波;简凤璧;谭俊;

    国内尚缺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门诊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实施效果等相关临床研究。已有的国外研究提示了门诊药学服务可为HIV感染/AIDS患者带来一定临床获益,尤其对于基础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药学服务对HIV感染/AIDS患者的临床获益,包括提高患者依从性,解决和预防用药错误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等,但现有的少数研究未能肯定药学服务的经济学获益。药师应积极开展药学干预,并为优化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药师主导作用。

    2019年03期 v.28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