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建国;徐建国;蒋自培;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的206例(277眼) 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129眼)仅予以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106例,148眼)在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 5 mg。统计患者临床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眼压、眼科A/B超、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及眼底照相等影像学检查;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电凝止血次数少于对照组,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受到出血的影响,术前OCT检查很难获得清晰视野。玻璃体切除后6个月,观察组黄斑区中央凹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前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利于促进新生血管消退,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对提高PDR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2018年06期 v.27 37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 ] - 孙少华;沈丰;周文波;吴红伟;张红梅;胡洪生;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预防甲状腺癌术后头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托烷司琼预防头痛及恶心呕吐,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对比2组患者的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术前和术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h观察组头痛发生率分别为26. 7%、17. 8%,低于对照组的55. 6%、37.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 h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 2%、8. 9%,低于对照组的46. 7%、20. 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给予托烷司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头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2018年06期 v.27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 钱家树;宋振东;林学正;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20)。Dex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0μg·kg-1,麻醉中以0. 5μg·kg-1·h-1维持直至关胸前20 min。Con组使用同样方法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 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颈内静脉血3 m L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SOD、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与T0比较,Con组T1~T4时Qs/Qt、A-aDO2均升高(P <0. 05),Dex组仅在T4时出现升高表现。与Con组比较,Dex组在T1~T4时间点Qs/Qt以及A-aDO2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 <0. 05)。与T0比较,Con组T1~T4时MDA升高,Dex组仅T4时升高(P <0. 05)。与Con组比较,Dex组T1~T4时MDA均降低(P <0. 05),SOD变化与MDA相反。2组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10均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T0比较,Con组T1~T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 <0. 05),Dex组仅T4时升高(P <0. 05)。与Con组比较,Dex组T1~T4时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患者单肺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和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
2018年06期 v.27 380-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谷小卫;董自超;南晓松;姚伟;杜虹;
目的检验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静脉应用肝素钠抗凝治疗后,其体内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15年3月以后手术患者术后常规经静脉注射肝素钠行抗凝治疗为试验组; 2015年3月以前手术患者术后未应用肝素钠抗凝为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方式、术前准备及术后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比较2组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肌钙蛋白T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并且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下降更迅速。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指导下,经静脉持续给予肝素钠的患者肌钙蛋白T增高幅度减少,提示可以降低心肌损伤。
2018年06期 v.27 38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楼永海;管咪咪;梁小龙;李晔;杨徐一;
目的建立测定兔血清中比卡鲁胺浓度的方法,研究比卡鲁胺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乙腈沉淀法对血样进行预处理,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为0. 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50∶50),流速1. 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灌胃比卡鲁胺50 mg,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HPLC法检测比卡鲁胺血药浓度。采用DAS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比卡鲁胺浓度在0. 05~5mg·L-1内线性良好(r=0. 999 3);低、中、高3种浓度的回收率为99. 71%、97. 04%和99. 95%; 3种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n=5)分别为4. 58%、2. 81%、2. 64%和7. 53%、4. 07%、3. 61%。比卡鲁胺在兔体内的AUC0→∞、MRT0→∞、t1/2z、ρmax和CLz/F分别为(175. 39±16. 64) mg·h·L-1、(62. 82±3. 09) h、(48. 67±5. 51) h、(2. 85±0. 34) mg·L-1和(0. 287±0. 026) L·h-1。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兔血清样品中比卡鲁胺的含量测定;比卡鲁胺在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非房室模型。
2018年06期 v.27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赵丽沙;董宇;王娜妮;许平翠;蒋贵池;寿旦;
目的探讨醋延胡索饮片及其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与镇痛药效之间的相关性,即谱-效关系。方法建立醋延胡索饮片及其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对两者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评价镇痛药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延胡索的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醋延胡索饮片、颗粒剂的HPLC指纹图谱,其中饮片确定了15个共有峰,颗粒剂确定了14个共有峰。醋延胡索饮片及其颗粒剂均能提高小鼠痛阈值,以低剂量颗粒剂痛阈提高百分率最为显著。镇痛谱-效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峰号) 7> 6> 5> 11> 13> 14> 15> 12> 4> 10> 9> 3> 2> 1,并通过对照品指认了5个相关度较大的色谱峰。结论通过谱-效关系明确了延胡索镇痛作用是由原阿片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小檗碱和巴马汀等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8年06期 v.27 39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 朱斐斐;马红岗;汪荣华;刘波;
目的研究短期、高强度阿托伐他汀对预防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介入诊疗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脑血管介入诊断或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1例(阿托伐他汀片20 mg+常规水化)和试验组77例(阿托伐他汀片80 mg+常规水化)。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24、48、72 h和7 d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比较2组CIN发生率及检测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CIN发生率分别为14. 3%和29. 6%;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SCr、BUN、胱抑素C、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与术前及同时期试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水化基础上短期、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诊疗后CIN的发生率。
2018年06期 v.27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 ] - 张宝成;钟志越;闵思庆;张琳;李宏治;申捷;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严重创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的85例严重创伤患者(APACHEⅡ≥16),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1)和咪达唑仑组(n=44)。右美托咪定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2μg·kg-1(> 10 min),继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量0. 2~0. 7μg·kg-1·h-1。咪达唑仑组: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负荷量0. 03~0. 3 mg·kg-1,继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量0. 03~0. 2 mg·kg-1·h-1。根据Ramsay评分调整用量。根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镇静镇痛指南,采用晨间唤醒方式,2组患者分别间断镇静7 d,分别于镇静第1、3、7天监测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醛固酮(ALD)的水平。结果咪达唑仑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COR、ACTH、ALD)的分泌较右美托咪定显著(P <0. 01)。结论间断应用7 d右美托咪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2018年06期 v.27 400-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阚济伟;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日间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选择进行择期唇腭裂修补术患儿6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麻醉效果与苏醒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在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表现正常,组内与组间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的自主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分别为(7. 62±2. 48) min和(9. 90±4. 22) min,都低于对照组的(12. 89±4. 22) min和(16. 33±7. 28) min(P <0. 05)。观察组患儿围术期躁动、喉水肿、屏气和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 1%,低于对照组的36. 4%(P <0. 05)。结论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日间手术麻醉,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麻醉诱导迅速,术毕苏醒快,能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2018年06期 v.27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 ] - 陈毓;楼炳恒;李建纲;
目的根据急诊中重度感染患者病原学调查来制定新的初始抗感染策略,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为衢州市所辖各县市区人民医院急诊病房及急诊监护室2017年1-4月收治的400例中重度感染患者,采用经验性初始抗感染策略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制定新的初始抗感染策略;观察组为同年5-8月收治的400例中重度感染患者,行新的初始抗感染策略。对比2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治愈率、28 d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531株,包括革兰阳性菌183株(34. 5%)、革兰阴性菌306株(57. 6%)和真菌42株(7. 9%)。新的初始抗感染策略以万古霉素联合亚胺培南为主要用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DDs和死亡率降低,治愈率升高,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本研究确立以万古霉素联合亚胺培南为主要用药的初始抗感染策略,并证实该策略有效、可行。
2018年06期 v.27 406-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 王素云;麦家铭;王占璋;卢浩扬;石磊;朱秀清;温预关;
目的分析喹硫平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及其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报的怀疑与喹硫平有关的ADR/ADE报告表118份,并对一般与严重ADR/ADE的分布情况及其发生时间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ADR/ADE报告表共118份,其中一般ADR/ADE 102份,严重ADR/ADE 16份,患者分布于15~44岁年龄段、每日用量500~800 mg以及合并心境稳定剂的报告表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6. 95%、42. 37%和45. 11%。对于一般ADR/ADE报告表,合并用药数目为1和累及神经系统的报告表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4. 07%和18. 64%;对于严重ADR/ADE,合并用药数目为2和累及肝胆系统的报告表所占比例最高,均为5. 08%。ADR/ADE多发生于用药后2~20 d,患者年龄和每日用量与ADR/ADE发生时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喹硫平广泛应用于精神科药物治疗,临床应用时应密切关注其ADR/ADE,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2018年06期 v.27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 金燕;汤兆奇;徐宏彬;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6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数据,对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和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外随机抽取2016年门诊高血压处方1 020张,分析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近3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均呈增长趋势,居前2位的始终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复方制剂增幅明显; DDDs复合年均增长率最高的药物是氨氯地平贝那普利(82. 9%),其次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78. 2%)。日均费用趋于平稳。1 020张处方分析的结果与近3年用药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氯沙坦钾和非洛地平等部分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偏大。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高血压处方总数的26. 57%,联合用药不合理处方占比0. 2%。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仅少部分存在处方用量偏大、联合用药不合理。
2018年06期 v.27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7 ]
- 李晴宇;李杨玲;叶华进;王刚;严伟;林能明;
目的探讨新医改形式下我院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方法参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构建和完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结果治疗前干预、治疗中协助、治疗后管控和积极的临床药学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结论良好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是改善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临床药师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
2018年06期 v.27 42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9 ] - 顾连荣;余波;朱斌;翟青;
目的建立肿瘤化疗的临床药学新模式与新路径,全面提升化疗药物咨询室的服务品质。方法以PDCA为方法,通过鱼骨图对化疗药物咨询室的现状进行细化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开展主动式宣教新模式和全程化药学管理新路径。结果化疗药物咨询室2016年的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37. 93%,患者化疗前宣教人次同比增长728. 13%;主动式宣教的化疗患者达84例,宣教率45%,满意率95%;开展全程化药学路径管理38人,随访413次;药师在患者化疗前干预共95次,随访期间共干预389次。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重点分析原因,建立了标准化药学宣教流程与肿瘤患者服务路径,有效提升了化疗药物咨询室药学服务品质。
2018年06期 v.27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刘夏;龚苗;朱莹;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养老院老年患者照护团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养老院照护团队,以3例老年患者的用药方案中发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例,使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对其进行干预,并分析其类型、原因、干预措施、干预接受程度及问题状态等。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借助PCNE分类系统明确DRPs类型,对出现的DRPs进行干预,医师和护士接受干预并完全执行。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养老院老年患者照护团队,干预出现的DRPs,对推进养老院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有积极意义。
2018年06期 v.27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 ] - 王先利;庞艳玉;孙慧;王萌萌;金经;吴越;
目的对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药师药学会诊病例进行分析,为妇产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临床药师参与的234例次药学会诊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会诊科室、会诊原因、病例特点、会诊意见被临床采纳情况及后续治疗效果等内容。结果 2014年至2016年本院临床药师药学会诊数量呈增长趋势,申请会诊的科室分别为妇科(166例次,占70. 9%)、产科(31例次,占13. 2%)、中西医结合科(21例次,占9%)、计划生育科(13例次,占5. 6%)及新生儿科(3例次,占1. 3%)。会诊原因主要为抗感染治疗方案制订(226例次,占96. 6%),其他原因为不良反应防治、药物相互作用等(共8例次,占3. 4%)。会诊意见被临床采纳231例次(占98. 7%),根据会诊意见治疗后疾病转归为有效的有229例次,有效率99. 1%。结论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妇产科临床药师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通过药学会诊,临床药师优化了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疗效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及合理。
2018年06期 v.27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 高文慧;黄永红;王进;尹一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药学服务模式。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止痛治疗方案;开展院外随访,长期关注患者院内、院外用药情况。结果患者疼痛控制良好,不良反应减轻,针对大剂量服用阿片类药物进行了合理用药的指导。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合理选择药物、调整用药剂量、处理不良反应、提供用药教育和进行院外随访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患者止痛治疗的效果,保障用药安全。
2018年06期 v.27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