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肾移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霉酚酸暴露量与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陆韵竹;陆佳倩;邵琨;王雨萍;安会敏;石浩强;周佩军;陈冰;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霉酚酸(MPA)暴露量与药效指标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肾移植患者48例。根据MPA制剂的不同,将肾移植患者分成吗替麦考酚酯(MMF)组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组,各24例。于服用MMF或EC-MPS 2周后采集服药前(0 h)及服药后0.5、1.0、1.5、2.0、4.0、6.0、8.0、10.0、12.0 h血标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及PBMC内MPA浓度和黄苷酸(XMP)浓度(用于计算IMPDH活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PBMC内MPA药动学参数(主要是与暴露量相关的C_0、C_(max)和AUC_(0-12h))与在血浆中的相关性,以及血浆中和PBMC内MPA浓度与IMPDH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肾移植患者在服用MMF或EC-MPS后,PBMC内的MPA达峰时间与血浆中的一致。MMF组患者PBMC内的C_(max)、C_0、AUC_(0-12h)与血浆中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0.538(P<0.01)、0.503(P<0.05)和0.472(P<0.05);EC-MPS组患者PBMC内的C_(max)、C_0、AUC_(0-12h)与血浆中的r依次为0.147(P=0.494)、0.315(P=0.143)和0.431(P=0.065)。肾移植患者用药后随着MPA浓度增加,IMPDH活性下降,两者呈反比关系,在PBMC内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PBMC内MPA暴露量与血浆中存在一定相关性,且PBMC内MPA浓度更能直接地反映MPA对IMPDH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作为MPA治疗药物监测的补充指标。

    2025年06期 v.34 40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备案制下我国妇产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丁宏;何高丽;曾涛;张炜;张晓燕;洪璐;袁兰芳;黄艳梅;姜桦;

    目的 综合分析妇产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方法 采用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对备案制下医疗机构发展妇产科药物临床试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寻找专业发展策略与改进措施。结果备案制下妇产科医疗机构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具有优势和机会,包括参与药物临床试验机会更多、监管机构更加注重质量/过程监管、药物临床试验法规逐步完善、药品注册发展蓬勃等;同时存在研究者对药物临床试验重视程度不够、受试人群特殊、项目开展集中、研发投入有限等问题。结论 妇产科医疗机构应抓住机遇,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加强研究者队伍建设、调整专业发展策略及搭建妇产科药物临床试验平台等举措,促进妇产科药物临床试验发展。

    2025年06期 v.34 408-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衢枳壳总黄酮对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刘小娟;方月娟;梅国花;

    目的 探究衢枳壳总黄酮(TFQA)对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脂肪比例为60%)饲养结合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实验设立健康对照组、肥胖对照组、肥胖型哮喘组和TFQA干预组,各8只雄性BALB/c小鼠。测定小鼠的肺功能指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量,血清IL-1β、IL-17A、IL-6、IL-10、瘦素(LEP)、脂联素(ADPN)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以及肝组织脂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变化(HE染色)及肝脂肪的堆积情况(油红O染色)。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肥胖型哮喘组小鼠气道阻力(RI)和功能残气量(FRC)值增加(P<0.01);肺功能下降,血清LEP和FFA水平增加,IL-10和ADPN水平减少;HE染色结果显示,肝肺组织损伤严重,可见许多白色空泡,肝索紊乱;肝组织脂肪堆积增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 β)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上调(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下调(P<0.01)。与肥胖型哮喘组相比,TFQA干预组小鼠以上效应均有所改善,同时小鼠肝组织中红色脂肪滴减少,肝组织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CPT-2、甘油三酯脂肪酶(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P-HSL、PPAR-α蛋白水平增加(P<0.01)。结论 TFQA能改善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的肺功能,改善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脂质代谢相关。

    2025年06期 v.34 414-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我国全程化药学服务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赵越;鞠晓宇;李宵;董占军;

    目的 系统分析我国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研究现状,揭示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推动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全程药学服务”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21日。利用VOSviewer1.6.11对核心作者及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 6.3.R1 Advanced进行研究机构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区和时间线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682篇,年发文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全国各地区发文量分布不均,以华东地区发文量居首。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词汇为全程化药学服务、药学服务及临床药师,中心性分别为1.06、0.63、0.19。全程化药学服务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概念提出阶段、专科模式建立阶段、新媒体探索阶段、质量提升与规范化阶段。结论 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以推动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期 v.34 42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儿童达沙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耿娜;刘博宇;张晓红;黄琳;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中儿童使用达沙替尼发生药物不良事件(ADE)的相关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6年第2季度至2024年第2季度的18岁以下儿童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PRR)法对达沙替尼相关ADE进行信号挖掘,并按照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序。结果 共收集1 060份以达沙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涉及患儿424例。挖掘出达沙替尼相关首选术语(PT)50个,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12个。其中3个ADE信号未被药品说明书收载,分别为低钠血症(9例)、生长迟缓(10例)和脑积水(4例)。在记录有详细的服药时间信息的132例病例中,42例(占31.8%)ADE发生在达沙替尼使用后的1个月内,ADE中位诱发时间为53 d。与成人相比,胸腔积液在患儿中信号强度较低,报告数较少。结论 警惕达沙替尼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尤其须关注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相关ADE的风险在治疗早期增加。与成人相比,患儿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更低。

    2025年06期 v.34 43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医师-药师联合诊疗模式构建疼痛患者综合管理体系及实施效果评价

    黄彦珊;梁伟意;骆惠仪;邝颖颐;

    目的 构建疼痛患者综合管理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组建疼痛患者综合管理团队、采取医师-药师联合诊疗模式、建立疼痛患者综合管理档案以及提供以人文关怀为基石的患者教育,构建一套疼痛患者综合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就诊于疼痛门诊,实施医师-药师联合诊疗模式并建立完整档案的患者55例。利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变化,分析药物相关问题(DRPs)及开展镇痛药物氨酚羟考酮片的专项点评来评价疼痛患者综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结果 患者疼痛强度评分由干预前的(4.69±0.81)分下降到干预后的(3.24±0.69)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RPs共发生49例次,其中用药依从性问题共33例次(占67.35%),药物安全性问题共11例次(占22.45%),DRPs解决率达91.84%。结论 医师-药师联合诊疗模式下的疼痛患者综合管理体系,有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2025年06期 v.34 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PBL为基础的联合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文献分析

    喻轶群;郭楠;刘宏锐;韩冰;相小强;

    目的 了解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为基础的联合教学法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的应用现状及常见教学方法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9月),纳入PBL联合其他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CBL)、授课教学法(LBL)、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法(RISE)及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PLTL)在临床药师规培中的应用报道,提取相关资料(教学方法、教学类别、展示典型案例类型、教学实验分组和教学评价等)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相关文献24篇,其中PBL-CBL教学法最为常见(11篇,占45.83%),其次为PBL-CBL-LBL教学法(5篇,占20.83%)。有13篇(13篇,占54.17%)文献包含了教学实验内容,其中12篇(占92.31%)有老师对学员评价,8篇(占61.54%)有学员自我评价,另有1篇对培训做了经济性评价。基于13项教学实验结果,提示以PBL为基础的各类联合教学法相比传统的LBL教学法,主要在学员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11篇),自主学习和教学满意度(7篇),临床思维、解决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4篇),学习兴趣(3篇)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以PBL为基础的联合教学,特别是PBL与CBL的联合教学,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为培养高素质临床药师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6期 v.34 44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奈利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成本-效用分析

    周宇;张铭;李辉;陈文文;

    目的 评估非奈利酮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经济性。方法 基于临床试验和相关文献数据构建马尔可夫模型。模型循环周期为4个月,模拟时限为20年,年贴现率为5%,采用我国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倍作为意愿支付(WTP)阈值。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为效用指标,计算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来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非奈利酮联合标准治疗方案相较于安慰剂联合标准治疗方案的ICUR为43035.3728元/QALY,低于本研究的WTP阈值(89358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非奈利酮价格对ICUR影响较大,但模型稳健性未受影响。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该研究WTP阈值下,非奈利酮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更具经济性。结论 与安慰剂联合标准治疗方案相比,DKD患者使用非奈利酮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具有经济性。

    2025年06期 v.34 447-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UPLC测定拉考沙胺血药浓度的建立及其在癫痫患儿中的应用

    李惠英;黎林波;李发双;张力麟;

    目的 建立用于人血清中拉考沙胺浓度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并应用于癫痫患儿拉考沙胺的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 血浆样本经7%高氯酸溶液预处理后,取上清液20μL直接进样行UPLC分析。以ACQUITY UPLC BEH C_(18)(50mm×2.1 mm,1.7μm)为色谱柱,0.1%甲酸溶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5 nm,并对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进行考察。收集利用UPLC法进行拉考沙胺TDM的癫痫患儿158例,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 拉考沙胺血清浓度在0.5~5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6),检测限为0.5μg·mL~(-1),提取回收率为96.9%~103.7%,日内精密度RSD≤7.63%,日间精密度RSD≤8.22%,稳定性试验RSD≤14.85%。TDM结果显示拉考沙胺血清谷浓度为1.3~25.6μg·mL~(-1),其中<2.0μg·mL~(-1)的患儿有49例(占31.01%),2.0~10.0μg·mL~(-1)之间的有90例(占56.96%),> 10.0μg·mL~(-1)的有19例(占12.03%)。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用于测定拉考沙胺血清浓度的UPLC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可用于癫痫患儿的拉考沙胺TDM。

    2025年06期 v.34 45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学实践

  • 1例老年肺曲霉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药学实践

    田丹;陈莎莎;陈丹丹;周达新;杨帆;李晓宇;吕迁洲;

    报道1例老年肺曲霉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药学实践。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胸闷3个月”收入院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既往外院诊断为肺曲霉病,予以抗真菌治疗,疗效欠佳。患者入院后在排除手术禁忌证后,顺利完成TAVR术。术后患者发生血小板计数降低和反复皮肤过敏的情况,临床药师评估患者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从抗真菌药物选择、抗血小板治疗矛盾及药物不良反应识别等关键环节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准予出院。

    2025年06期 v.34 459-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奥卡西平诱发癫痫患儿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

    邓欣仪;王广飞;陈阳;朱琳;袁明清;李智平;

    报道1例由奥卡西平诱发癫痫患儿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的病例。患儿,男性,1岁6月,体质量10 kg。因“全身皮疹加重3d”于2024年8月20日收入院。患儿既往因癫痫发作予奥卡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用药7 d后出现皮疹,但癫痫症状控制佳。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考虑奥卡西平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大,立即停药,停药后患儿家属要求出院。3d前患儿全身皮疹加重,再次入院后予甲泼尼龙联合磷霉素治疗。经治疗,患儿皮疹完全消退,准予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维持治疗。出院1周后随访显示,患儿下肢仅有少量皮肤处于脱痂状态,皮疹基本消退。

    2025年06期 v.34 462-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实践

    周兴龙;高文芳;田蜜;

    报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药学实践。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右手关节疼痛2年余,胸闷1周”入院。患者既往因“ANCA相关性血管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此次入院后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 g,iv gtt,qd)保肝,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抑制免疫,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更昔洛韦、复方新诺明抗感染,泮托拉唑钠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虑DILI的可能性大,停用阿托伐他汀并调整保肝治疗方案。经治疗,患者肝功能指标较前明显改善。

    2025年06期 v.34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医源性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药学实践

    汪荣华;楼亚玲;汤海燕;

    报道1例医源性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药学实践。患者,女性,35岁,因“四肢无力伴吞咽困难11d”入院,追溯病史得知其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接受A型肉毒毒素美容注射,门诊以“A型肉毒毒素中毒”收入院。入院评估显示患者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中度中毒症状。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认为患者用药时间已超过指南推荐的48 h治疗窗,但考虑到注射性A型肉毒毒素中毒的特殊病理机制,仍建议使用肉毒抗毒素治疗。经治疗,患者短期神经症状显著改善,远期功能恢复良好。

    2025年06期 v.34 467-46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PCSK9单克隆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彭文星;张梦迪;林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采取降脂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死亡率,减少医疗支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新型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可在原有他汀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50%~70%。然而,PCSK9单克隆抗体治疗后患者出现LDL-C水平过低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该综述根据现有的PCSK9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数据,着重关注PCSK9单克隆抗体的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评价PCSK9单克隆抗体使用的风险获益和临床用药现状,为临床使用PCSK9单克隆抗体提供循证依据。

    2025年06期 v.34 470-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舍曲林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自雪梅;王晶晶;

    舍曲林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强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稳态血药浓度在常规给药剂量下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源于多因素,包括剂量、年龄、肝功能状态、合并用药情况以及遗传多态性等影响。本综述系统分析影响舍曲林血药浓度的关键因素(涵盖剂量、人口学特征、生理病理状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以优化治疗效果并确保用药安全。

    2025年06期 v.34 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