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药动学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王彬辉;章文红;李范珠;叶晓莉;高晓宇;郭曼曼;戴东波;

    目的研究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Cur-PEG-PCL-NP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Cur-PEG-PCL-NPs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采用MTT法考察Cur-PEG-PCL-NPs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_2的抑制作用。结果姜黄素原药(Cur-Sol)和Cur-PEG-PCL-NP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ur-Sol组t_(1/2α)(7.76±1.80)min,t_(1/2β)(20.11±5.30)min,AUC_(0→∞)(248.59±25.31)mg·min·L~(-1), CL(0.08±0.008)mL·min~(-1);Cur-PEG-PCL-NPs组t_(1/2α)(4.34±0.66)min,t_(1/2β)(207.20±12.17)min,AUC_(0→∞)(573.06±64.21)mg·min·L~(-1),CL (0.04±0.004)mL·min~(-1)。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Cur-PEG-PCL-NPs较Cur-Sol对HepG_2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制备的Cur-PEG-PCL-NPs具有缓释特性,能延长血中滞留时间,且对HepG_2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Cur-Sol,为后续肝癌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2020年01期 v.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8K]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LC-MS/MS法测定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血浆浓度及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胡珊珊;翟晓慧;芮文斌;安会敏;邵琨;周佩军;陈冰;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缬更昔洛韦(VGCV)和更昔洛韦(GCV)的浓度。研究中国肾移植患者服用VGCV后,VGCV和GCV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50μL血浆加入含内标乙腈150μL沉淀,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柱(50 mm×2.1 mm, 3.5μm),流动相为甲醇-纯水(含2 mmol·L~(-1)甲酸铵/0.02%甲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流速0.25 mL·min~(-1)。采用ESI正离子方式以多反应监测定量,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355.3→152.1 (VGCV)和m/z 256.4→152.1 (GCV)。检测40例肾移植患者口服VGCV片达稳态后VGCV及GCV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VGCV在0.004 8~0.95 mg·L~(-1)和GCV在0.048~9.6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9)。VGCV和GCV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2.74%~97.83%和92.12%~102.12%,基质效应分别为106.97%~107.76%和102.45%~107.04%。VGCV的日内及日间RSD<15%。肾移植患者服用450 mg与900 mg VGCV后,GCV的AUC_(0→24h)分别为(28.40±8.35)和(60.67±17.50)mg·h·L~(-1),峰浓度ρ_(max)分别为(4.24±1.07)和(8.64±1.65)mg·L~(-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和专属性强等优点,适用于VGCV及GCV的药动学研究。

    2020年01期 v.29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效果以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

    陈德沈;徐大利;陈杰;陈策;姜德国;

    目的观察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效果,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抑郁症伴失眠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50 mg,po,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戈美拉汀片(起始剂量为25 mg·d~(-1),po;2周后若疗效欠佳则加量至50 mg·d~(-1))。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SOD和MDA水平,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HAMD-17、SDS和PSQI指标(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9%vs 79.59%,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和失眠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且安全性好。

    2020年01期 v.2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奥拉西坦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

    程益林;刘志鹏;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性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4 g,iv gtt, qd,总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25±3.44 vs 16.87±3.43,P<0.01), 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4.65±2.52 vs 22.61±2.26,P<0.01),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高于对照组(65.71±12.72 vs 61.84±13.77,P<0.05),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17.75±9.74)ng·L~(-1)vs(21.84±9.65)ng·L~(-1),P<0.05;(18.58±5.61)ng·L~(-1)vs(20.92±5.23)ng·L~(-1),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2020年01期 v.2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剂对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脑脊液NSE、ET-1、CRP和PCT的影响

    罗科辉;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剂对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剂100 mL,iv gtt,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剂20 mL+0.9%氯化钠注射剂250 mL,iv gtt,bid。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精神状态(MMSE)评分、凝血功能、NSE、ET-1、CRP和PCT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9.845、5.961,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t=12.153、11.412,P<0.05),脑脊液NSE、ET-1、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t=14.849、15.476、20.122、15.915,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剂对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脊液NSE、ET-1、CRP和PCT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2020年01期 v.2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镇静下七氟烷用于颈椎手术患者抑制喉罩反应的ED50测定

    李浩文;田龙义;林丽;包晓芳;毛程远;方韬;叶志坚;

    目的测定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七氟烷用于颈椎手术患者抑制喉罩反应的ED_(50)值。方法选择择期全麻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C组(对照组)23例,生理盐水;D1组24例,10 min泵注负荷量0.5μg·kg~(-1)右美托咪定;D2组27例,10 min泵注负荷量1.0μg·kg~(-1)右美托咪定,随后予以0.2μg·kg~(-1)·h~(-1)的速度维持。负荷量输注完毕后七氟烷吸入诱导,预定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5%,6 L·min~(-1)氧流量吸入1 min,然后通过调节氧流量的大小达到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的目标值,测得的呼气末浓度与目标呼气末浓度的比值维持在0.9到1.0之间,以确保肺泡气张力、动脉血和脑组织之间的平衡。目标呼气末浓度稳定5 min后成功置入喉罩,行可视软镜引导下从喉罩进入气管内插管。七氟烷呼气末预定浓度根据序贯法确定,相邻浓度间隔比值为1.1,采用改良Dixon序贯公式计算出七氟烷的ED_(50)值及95%CI。结果喉罩置入呼气末七氟烷ED_(50)(95%CI),C组为2.50%(2.36%~2.65%),D1组为2.26%(2.13%~2.40%),D2组为2.18%(2.04%~2.32%)。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下,七氟烷吸入诱导适合颈椎手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下行喉罩引导气管插管,且右美托咪定可剂量依赖性减少七氟烷呼气末浓度。

    2020年01期 v.2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相抑郁患者药物规范化治疗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胡丽;王玲;赵楠;谭红阳;

    目的回顾性调查某精神卫生中心双相抑郁患者药物规范化治疗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临床药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利用问卷、量表以及病史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基于《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一致组(与指南推荐意见一致)和不一致组(与指南推荐意见不一致)。结果纳入的76例双相抑郁患者中,与指南推荐意见不一致率达到42.1%。一致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疗效、临床疗效总评(CGI)中疗效总评(GI)与疗效指数(EI)均优于不一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不一致组;2组间用药依从性、CGI中病情严重程度(SI)和治疗方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抑郁患者的药物规范化治疗情况不理想,医疗机构的管理与监控力度、精神科医师业务水平、患者及监护人等因素均对双相抑郁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临床药师可依据相关的国内外指南,对双相抑郁患者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监控与优化干预,从而提高双相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0年01期 v.29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医师药师园地

  • 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罗小昆;孙丽;何玥;

    目的研究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从2018年1至12月泌尿系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compact检测患儿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10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1.00%、肺炎克雷伯菌12.00%、粪肠球菌10.00%、屎肠球菌7.00%、铜绿假单胞菌4.00%、奇异变形杆菌3.00%、摩氏摩根菌2.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1.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0.59%、5.88%、3.92%、41.18%、31.37%和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67%、25.00%、16.67%、33.33%、16.67%和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40.00%、30.00%、0、10.00%和0。结论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2020年01期 v.2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24例氯氮平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特点及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陈曼;朱秀清;胡晋卿;温预关;

    目的探讨氯氮平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其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8年期间上报的怀疑药品为氯氮平的ADR/ADE报告表,并对患者年龄、用药剂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ADR/ADE报告表共224份,其中一般ADR/ADE 207份,严重ADR/ADE 17份。男性145例(64.73%),女性79例(35.27%),男女比例为1.84∶1,年龄16~79岁。累及器官或系统多见于神经系统(32.70%)和消化系统(24.34%),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锥体外系反应和流涎等。不存在超适应证使用情况,但有22份(9.82%)每日用量超过600 mg。共94份(41.96%)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其中8份为严重ADR/ADE,血药浓度>600μg·L~(-1)的严重ADR/ADE构成比最高(25.00%)。结论氯氮平因超说明书使用引起的ADR/ADE比例虽然较低,但仍能引起累及不同器官或系统的ADR/ADE。药师需重视氯氮平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2020年01期 v.2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循证药学

  • 非甾体抗炎药在儿童日间手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孙文冲;尹秀茹;张硕;刘玉文;裴凌;

    目的系统评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儿童日间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独立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已发表的使用NSAIDs作为儿童日间手术镇痛药物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7月29日。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同时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和筛选,最终纳入17篇文献,总计1 531例患儿(试验组920例、对照组611例)。在围术期给予NSAIDs可显著降低日间手术术后4 h [标准化均数差=-1.05,95%可信区间(-1.67,-0.43),P=0.000 8]及第1个24 h以内[标准化均数差=-0.63,95%可信区间(-0.96,-0.29),P=0.000 3]的疼痛评分;显著减少在麻醉恢复室(PACU)[加权均数差=-39.63,95%可信区间(-45.66,-33.61),P<0.000 01]与术后病房内的吗啡累计使用量[加权均数差=-54.13,95%可信区间(-88.47,-19.79),P=0.002]。NSAIDs不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值比=0.86,95%可信区间(0.64, 1.15),P=0.3]。结论 NSAIDs可显著缓解日间手术患儿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2020年01期 v.29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学教育

  •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专业硕士教学中的应用

    高秀容;蒋倩;杨倩;许小红;颜晓燕;廖洪利;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培养临床药学专业硕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例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典型案例——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撰写成教学案例,在临床药学专业硕士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中的恶性肿瘤临床药物治疗学章节中实施。结果该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积极准备,课堂上热烈讨论,课后调查显示该案例教学受到全班同学的普遍认可。结论该案例教学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等能力,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尝试。

    2020年01期 v.29 48-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合理用药

  • “医共体”体系下基层医院2017至2018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建议

    葛武坤;胡迪骄;孙美云;张味娜;

    目的分析"医共体"体系下基层医院2017至2018年期间药物不良反应(ADR)及药师工作建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医共体"为契机,回顾性分析15家基层医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病例系统及药师工作笔记,对不良反应的数量变化、报告类型;报告人职业构成;药品涉及类别、剂型;药品所累及系统器官、年龄进行整理,并对典型ADR提出药师建议。结果共发现ADR 648例,无季节变化规律,2018年发生数是2017年的1.4倍,一般不良反应占74%,药师上报占6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次数占42%,抗感染药物发生占42%,注射剂发生占76%,特殊人群发生占60%。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需保障特殊人群药品使用,注意用药患者皮肤变化,避免抗感染药物、注射剂的滥用,药师做好安全合理用药建议。

    2020年01期 v.2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胆胰外科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分析

    张凌雄;颜铭;崔岚;阮明惠;

    目的评价肝胆胰外科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SU)的合理性。方法调取2018年12月1-31日肝胆胰外科出院患者中围术期使用过PPIs的病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分析要求的病例,统计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情况、PPIs使用情况、可能诱发SU的应激源和危险因素,综合分析PPIs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530例使用过PPIs的患者中,有256例符合分析要求。在符合分析要求的患者中,196例(76.56%)无指征预防用药,87例(33.98%)在用药期间更换品种,40例(15.63%)预防疗程过长,12例(4.69%)单次剂量过大。结论该院肝胆胰外科在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SU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亟待使用标准和规范来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0年01期 v.2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药学实践

  • 1例典型老年慢病药物治疗管理门诊病例的药学服务

    李光慧;赵贝;谢芳;罗列;张晓丹;袁媛;王利苹;王斌;

    目的介绍基于药物治疗管理门诊的老年慢病患者门诊药学服务。方法对1例典型老年慢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管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评估,找出药物治疗问题,提出药物治疗建议,重整药物治疗清单,随访与记录。结果患者腹泻在停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后逐渐好转,2周后随访时已痊愈;血压、血糖较为平稳,基本达标;血脂、尿酸偶有反复,但能接受药师的生活教育及药物调整建议,可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记忆力下降等阿尔茨海默症的表现,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新发不适症状。结论药物治疗管理的理念是门诊药学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可很好地解决老年慢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问题,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与疗效。

    2020年01期 v.2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的救治及重启抗凝策略

    季闽春;黄力鸥;宋锦飞;

    目的规范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的救治措施和重启抗凝的策略。方法回顾1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的救治经过,讨论其治疗方案及重启抗凝策略。结果通过给予维生素K_1和凝血酶原复合物,遏制脑内血肿扩大,并在脑出血后第14天重启抗凝治疗,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是减少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重要措施。口服抗凝药物相关脑出血停药2周,排除再出血风险,重启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2020年01期 v.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罗库溴铵治疗重症ARDS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对抗的病例分析

    宋艳梅;闵静;肖彤;王思箭;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对抗的治疗方案,以及肌松药物罗库溴铵对其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罗库溴铵治疗重症ARDS患者人机对抗的治疗过程,分析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建议采用肌松药物罗库溴铵进行治疗,患者的人机对抗经过治疗后好转,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肌松水平,警惕神经阻滞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罗库溴铵可显著改善重症ARDS患者的人机对抗症状。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的肌松药物治疗过程,协助医师优化肌松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2020年01期 v.2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不良反应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尿液变色2例

    张卫;唐莲;

    <正>【病例1】男性,75岁,因"反应迟钝1年,咳嗽咳痰伴发热2 d"于2018年5月22日入ICU。患者有"脑梗死"病史1年余。近1年来长期入住护理院,间断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不畅,多次住院结合胸部CT及病原学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先后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2 d前患者再次反应迟钝,稍有嗜睡,咳嗽咳痰,痰量明显增多,体温38.1℃。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两下肺可见斑片状、絮状密度增高影,少量胸腔积液;尿液颜色正常,查尿常规示:尿酮体

    2020年01期 v.2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抗肿瘤药物伊马替尼酶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

    陈江飞;

    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它在体内经多种CYP450酶广泛代谢,由此导致的显著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带来影响。从伊马替尼的代谢途径、主要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体内处置过程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伊马替尼的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2020年01期 v.2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胃肠外营养同时输注对药物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及相关不良事件

    费轶博;邬声远;沈甫明;范国荣;

    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时输注对药物体内药动学/药效学产生影响。在药动学方面,一是TPN通过影响代谢酶功能和活性,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二是TPN具有高渗透性,同时输注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在药效学方面,TPN中的脂肪乳剂可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增加某些药物(如丙戊酸钠)的游离浓度;TPN中脂肪乳剂富含维生素K_1,可拮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另外,TPN的输注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肝损伤、胆汁淤积、肠功能屏障的改变、静脉栓塞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因此,TPN同时输注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及临床用药安全,对应用TPN的患者应严密监护。

    2020年01期 v.2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正>《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我国临床药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本刊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同时还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儿科

    2020年01期 v.2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