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冬辉;蔡丹丹;黄燕燕;黄安娜;张建兵;周文华;
目的评估丁丙诺啡维持治疗预防海洛因成瘾复发的疗效及预后转归情况。方法将120例海洛因成瘾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经美沙酮递减脱毒后转接丁丙诺啡维持治疗,对照组直接予美沙酮维持治疗。2组分别于基线和维持治疗1、3、6、12个月时采用心理渴求量表(PCS),成瘾行为严重程度指数量表(ASI),脱失率和复吸率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电图检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共74例完成全部研究,其中研究组41例,对照组33例。研究组在维持治疗1个月时的脱失率和复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持治疗3、6、12个月时脱失率和复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在ASI的各因子评分及PCS评分在维持治疗1个月时不管是组内比较(与基线比较)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持治疗3、6、12个月时,不管是组内比较(与基线比较)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在维持治疗2、3、6、12个月时的不良反应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丙诺啡维持治疗能显著降低海洛因成瘾复发率和改善预后,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高。
2019年04期 v.28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东;袁文周;陈能彬;万晓波;肖勇;
目的研究探讨藻酸盐敷料对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效果及各型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植皮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观察组采用藻酸盐敷料进行包扎。对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不同换药时间的愈合面积、生长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在换药后第6、9、12天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2%(10/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对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效果良好,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创面不适感,升高各型生长因子水平,有助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肉芽的生长。
2019年04期 v.28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杨帆;许刚;
目的探讨SCLO1B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HD-MTX化疗联合亚叶酸钙解救的骨肉瘤患者9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对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 SLCO1B1 rs 11045879 TT型和rs 4149081 GG型的骨肉瘤患者,其HD-MTX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与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不相关。结论 SLCO1B1基因型与HD-MTX不良反应相关。
2019年04期 v.28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薛青;钟奕;周奕;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培哚普利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从而探讨培哚普利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构建细胞实验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3)、1×10~(-4)、1×10~(-5)、1×10~(-6) mol·L~(-1))培哚普利干预下MC3T3-E1细胞的增殖变化;分别用不同浓度培哚普利干预MC3T3-E1细胞3、5及7 d,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其活性。结果培养的MC3T3-E1细胞生长活跃,状态良好。细胞经培养48 h后,1×10~(-5) mol·L~(-1)培哚普利产生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1×10~(-6) mol·L~(-1)培哚普利促细胞增殖作用明显(P<0.01);细胞经不同浓度培哚普利作用3、5及7 d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各组细胞ALP活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一定浓度的培哚普利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但对其早期分化没有影响。
2019年04期 v.28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海英;麦一峰;叶小磊;黄静;余莉;林薇;
目的证实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OATP1B1进行转运,探讨西格列汀对阿托伐他汀在HEK293T细胞内药物蓄积的影响,为两药在临床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OATP1B1过表达HEK293T(HEK293T~(1B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和西格列汀对HEK293T细胞活力的影响;LC-MS/MS法检测阿托伐他汀单药和/或与西格列汀混合后在HEK293T~(1B1)细胞内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免疫印迹法分析西格列汀对OATP1B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在20和40μmol·L~(-1)的高浓度下对HEK293T细胞有略微的抑制作用;HEK293T~(1B1)细胞对阿托伐他汀的摄取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相应增加,但在30~60 min时摄取量几乎不再变化。两药合用时,随着加入的西格列汀浓度的升高,阿托伐他汀在HEK293T~(1B1)细胞中的蓄积量进一步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实验的结果显示1.0μmol·L~(-1)的西格列汀对OATP1B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最明显,在10 min时可达到高峰,20 min以后,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在肝细胞的转运水平与OATP1B1表达水平有关,而西格列汀可上调OATP1B1表达,因此两药具有潜在相互作用的可能。
2019年04期 v.28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玉仙;刘金来;叶环;陈连国;陈赛贞;金立君;翁卿华;
目的研究苯溴马隆(BBR)对大鼠体内格列美脲(GMP)及其代谢物羟基格列美脲(H-GMP)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3组,对照组、低剂量BBR组和高剂量BBR组,分别每天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CMC-Na)、5.20 mg·kg~(-1) BBR和20.83 mg·kg~(-1) BBR,连续1周,第8天3组给予上述药物2 h后均灌胃1.0 mg·kg~(-1) GMP。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166 7、0.5、1、2、3、4、6、8、10和12 h大鼠眼眶取血,血样处理后采用LC-MS/MS检测大鼠血浆中GMP及H-GM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BBR组的GMP及H-GMP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剂量BBR组的GMP及H-GMP的ρ_(max)、ρ_(1/2Z)、AUC_(0→t)和AUC_(0→∞)显著增加,CLz/F显著减少(P<0.05);另外H-GMP的t_(max)显著减少(P<0.05)。与低剂量BBR组比较,高剂量BBR组的GMP的ρ_(max)、AUC_(0→t)和AUC_(0→∞)显著增加,CLz/F显著减少(P<0.05);H-GMP的t_(1/2Z)和t_(max)显著减少(P<0.05)。结论合用低剂量BBR不影响大鼠体内GMP及其代谢物H-GMP的药动学特征,但合用高剂量BBR可改变GMP的代谢。
2019年04期 v.28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刘丽;赵营莉;高贝贝;宋帅;代贝贝;夏泉;
目的建立低成本、快速和高效检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基于胶体金免疫竞争法的原理,制备高灵敏度的拉莫三嗪单克隆抗体,并利用胶体金颗粒进行抗体标记,实现对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半定量快速检测。进一步对试纸条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采集门诊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并与HPLC法的定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胶体金试纸条可半定量快速检测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检测范围为2.5~15 g·L~(-1);灵敏度试验及重复性试验均符合要求;试纸条检测结果与HPLC法测定的数据一致率达100%。结论该胶体金试纸条具有简单快速、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检测工作。
2019年04期 v.28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振波;翁金燕;陈虹宇;骆松梅;潘锋君;徐艳艳;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确诊为MDR-AB感染病例共10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MDR-AB感染患者治疗有效率63.73%(65例)。单因素分析示:发热体温、联合用药、住院科室、治疗药物和疗程等因素与患者预后呈相关性(P<0.05);而患者性别和年龄、感染混合菌株、输注血液制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有创检查和治疗、基础疾病和药物敏感性等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住院科室、治疗药物和疗程是影响MDR-AB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R-AB感染患者的预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住院科室、治疗药物和疗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04期 v.28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汪亚南;冯晓俊;张蕾;李艺;李玲利;刘圣;
目的通过分析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为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检测的患者48例,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基因型、华法林使用剂量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37例(77.08%),女性11例(22.92%)。CYP2C9和VKORC1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是*1*1/AA、*1*1/GA和*1*3/AA,其占比分别为66.67%、18.75%和14.58%。48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服用了华法林,其中13例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检测了INR值。按华法林公益网站推荐的给药剂量服用华法林患者,INR值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按推荐剂量服用华法林患者。结论临床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正确的基因检测意识,实现华法林个体化给药。
2019年04期 v.28 27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菡;马正良;陈正香;范晴晴;王少红;葛卫红;
目的通过开展2014-2016年围术期疼痛管理的实践,简述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工作模式下临床药师在围术期疼痛管理过程各环节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构建以临床药师为主导的CDTM围术期疼痛管理团队工作模式,医院成立了以临床药师为主导的、由多学科合作的急性疼痛管理(APS)小组,对患者围术期疼痛进行全面管理,制定治疗协议、参与患者治疗。结果相比于2013年,APS管理小组成立后(2014-2016),患者术后的动、静态VAS疼痛评分降低;第1~3天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种类减少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CDTM工作模式下以临床药师为主导的APS小组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术后恢复期。在CDTM工作模式下,临床药师在围术期疼痛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019年04期 v.28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幸苗;吕华静;施劲松;吕艳霞;
目的探索并构建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系列评审制度,以及上级医院临床药师的考核体系,结合我院多年临床药师工作内容,分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采用数量和质量考核,探索临床药师工作质量评价办法。结果临床药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客观公正,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临床药师主动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促进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结论构建全面有效符合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能促进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2019年04期 v.28 29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井玲;陈梦嘉;张明;徐锦龙;徐慧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AMI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分析AMI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的原因,对抗凝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进行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护,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在临床药师的监护下,患者在调整用药1个月后血栓消退,接受了冠脉血运重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AMI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临床用药实践,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019年04期 v.28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柴丽娜;王哲;杨东亮;乔逸;文爱东;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日常查房,及时发现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及早建议医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实施药学监护计划,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结果经治疗数日后,患者过敏性紫癜症状好转,双下肢没有新鲜紫癜再次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可参与药物治疗调整,尤其在尚无明确药物治疗方案的疾病中协助医师作出决策,制订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2019年04期 v.28 305-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杨;赵红喜;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根据1例DILI患者的用药史及药物作用特点,判断DILI可能与参芎葡萄糖注射剂的使用有关,建议停用该药,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25 g,tid,po)+异甘草酸镁注射剂(100 mg,qd,iv gtt)护肝。待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停用保肝药物,同时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药师建议,在严密监控下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后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当患者出现DILI时,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查找导致DILI的药物因素,提供用药参考方案,以降低DILI损害程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019年04期 v.28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