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不同剂量的羟考酮配伍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钱家树;宋振东;林学正;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羟考酮与舒芬太尼配伍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47~76岁,体质量49~79 kg。入选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成A、B、C组,术后静脉镇痛分别使用0.05、0.1和0.15 mg·kg~(-1)的羟考酮配伍0.4 mg·L~(-1)舒芬太尼。术后静脉注射上述配方的药物负荷量5 mL;之后予以PCIA,参数:背景剂量2 mL·h~(-1),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和生命体征参数,并观察不良反应(镇静、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观察期间生命体征平稳。随着羟考酮剂量的增加,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48 h之内,B组和C组的总体VAS评分低于A组(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术后4、8和20 h,B组和C组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4、8 h 2个时间点镇静(Ramsay)评分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及过度镇静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4 h有4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0.1 mg·kg~(-1)的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相配伍,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PCIA。

    2019年02期 v.28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丙诺啡透皮贴在肝癌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李巧云;张莉;陈焕伟;麦结珍;雷秋成;宁燕文;欧阳惠少;李焕联;陈晓媚;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透皮贴在肝癌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9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9)。2组患者在术后2 d内均使用等剂量罗哌卡因+吗啡注射剂硬膜外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之后观察组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按需镇痛,即在出现爆发性疼痛时予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剂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爆发性疼痛次数、肝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及药物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爆发性疼痛次数较对照组少[(1.66±1.69)次vs(2.20±1.54)次,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及药物费用情况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丁丙诺啡透皮贴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对肝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值得临床应用。

    2019年02期 v.28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泼尼龙片对伴轻中度非感染性肝损伤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李博;胡秋侠;吴系美;佘若男;谭锦辉;胡建云;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片对伴轻中度非感染性肝损伤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甲泼尼龙片对71例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伴有轻中度非感染性肝损伤的AGA患者进行了治疗,详细记录疗效及发生的不良反应。采用Likert量表法对关节疼痛程度、受累关节的皮肤发红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和疗效整体评估等疗效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入选患者的受累关节疼痛程度在服药治疗的第2天就有显著减轻(P<0.05),在服药第7天时,接近完全缓解(P<0.05);受累关节的皮肤发红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及关节肿胀程度在服药7 d后均有显著减轻(P<0.05)。整体疗效评估示甲泼尼龙片对AGA的有效率高达100%,超过63%的患者在治疗后完全缓解。有4.23%(3/71)痛风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恶心,5.63%(4/71)痛风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轻微腹痛,但均可很快自行缓解。和治疗前相比,痛风患者肝功能中胆红素及转氨酶等指标在治疗结束后有改善倾向,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仍未恢复正常。结论甲泼尼龙片对伴轻中度非感染性肝损伤时的AGA疗效迅速、肯定,安全性较好,不会加重痛风患者已有的肝损伤。

    2019年02期 v.2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杨秀录;金伟敏;周静;杨松玉;虞希祥;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2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后缓慢静脉推注卡贝缩宫素注射剂100μg,对照组产妇在此基础上手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研究组产妇在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比较2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围术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于术后2周对剖宫产产妇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0.0%(P<0.05);研究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显着短于对照组产妇,并且研究组产妇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示,2组剖宫产产妇子宫复旧均良好。结论相较于手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方式而言,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明显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预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2期 v.2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预防性服用一线缓泻剂防治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便秘的临床疗效

    刘秋霞;孙彩萍;陈遐林;徐俊;王建芳;

    目的证实一线缓泻剂对药物相关便秘(OIC)的预防作用,探讨"单药预防,双药治疗"OIC防治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初次接受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9例,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在口服吗啡第1天的同时给予聚乙二醇4000,直到出现OIC后加用比沙可啶;治疗组在口服吗啡时不予预防性用药,直到出现OIC,给予聚乙二醇4000及比沙可啶,即按需给药。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间客观OIC发生率、主观OIC发生率、肠功能指数(BFI)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及不同剂量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59例结果可供分析,其中预防组29人,治疗组30人。预防组和治疗组客观OIC发生率分别为34.6%和63.3%(P<0.05),主观OIC发生率分别为37.9%及66.7%(P<0.05)。吗啡治疗第8天及第15天预防组BFI分值均较治疗组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44和0.042,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小剂量亚组。第15天PAC-QoL分值2组间总体无差异。亚组分析中小剂量组中预防组PAC-QoL低于治疗组,P=0.02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口服聚乙二醇4000安全有效,"单药预防,双药治疗"的OIC防治模式,能减少服用较小剂量阿片类药物癌痛患者的OIC发生率,减轻相关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2019年02期 v.2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磊;潘志浩;李炎;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持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Ⅰ~Ⅲ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Dex)组和对照(Con)组,各30例。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即刻(T_1)、术毕(T_2)、拔管即刻(T_3)、术后24 h(T_4)和术后48 h(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颅内压(ICP)。检测2组患者各时点细胞免疫(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19~+)和体液免疫(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Dex组患者T_1~T_3时点MAP、HR和ICP显著降低;Dex组患者T_2~T_4时CD3~+,T_2~T_5时CD3~+CD4~+、T_(2-3)时CD3~-CD16~+CD56~+和CD19~+明显增高;Dex组T_2~T_3时IgG、IgM、IgA、C3和C4水平增高,但T_4~T_5时IgG和IgM水平降低,T_2~T_5时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持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颅内压和改善免疫功能。

    2019年02期 v.2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围术期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

    嵇海龙;吴明浩;彭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围术期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拟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N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iv,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时停药。N组给予相同剂量0.9%氯化钠注射剂。记录麻醉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结束时(T_2)和术后2 h(T_3)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测定不同时点机体细胞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与T_0相比,T_1时2组患者MAP、HR及N组患者IL-6和TNF-α均明显下降(P<0.05)。IL-6和TNF-α水平在T_2时,N组为(29.2±7.7)ng·L~(-1)和(2.4±0.3)ng·L~(-1),D组为(24.8±7.1)ng·L~(-1)和(1.7±0.2)ng·L~(-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时,N组为(32.1±6.1)ng·L~(-1)和(2.8±0.3)ng·L~(-1),D组为(26.5±5.8)ng·L~(-1)和(1.8±0.2)ng·L~(-1),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可明显减轻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围术期机体炎性反应。

    2019年02期 v.2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与评价

    宋周烨;徐媛;葛卫红;于锋;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环孢素适宜血药谷浓度(ρ_0)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为间质性肺病患者合理使用环孢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的41例用环孢素治疗并常规监测ρ_0的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ρ_0、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等病历资料,分析ρ_0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评价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 41例患者共158次复诊结果,其中监测ρ_0 146例次。ρ_0在观察期内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下降,在用药360 d内,ρ_0多分布在50~100μg·L~(-1);用药超过360 d,ρ_0多分布在0~50μg·L~(-1);ρ_0水平随着日剂量和年龄的增大而升高;随着ρ_0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当ρ_0>150μg·L~(-1)时,感染风险增加;肺部感染和急性肾功能损伤是服药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环孢素ρ_0不宜超过150μg·L~(-1),最佳血浆浓度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定期监测ρ_0有助于环孢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019年02期 v.28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LS-DA算法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体差异性分析

    蒋程;刘琴;何程程;赵琴静;李功华;

    目的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算法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性。方法根据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药物不良反应(ADR)组和正常组。提取2组患者包括基本信息、血常规检查、尿液流式分析、生化系列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在内的94项变量,构建多变量数据矩阵。建立PLS-DA模型,根据主成分得分对比2组患者个体因素的整体差异,根据主成分载荷分析患者个体因素与中药注射剂ADR的相关性。结果同时具有外伤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和单核细胞比例偏高特征的患者ADR发生的风险较高。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对具有多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护。结论 PLS-DA算法可适用于中药注射剂ADR的个体差异性分析。

    2019年02期 v.28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师药师园地

  • 某院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人群特征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王一;王庆;叶云;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人群特征及其药物治疗方案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调查2015年3月-2016年12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医嘱。每月随机抽取含心血管疾病的病历约20份,采集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名称、合并疾病名称、医嘱条数、不合理医嘱和不优化医嘱等。结果共入选病例467例,审核的医嘱条数8 706条中不优化医嘱228条,不优化率2.6%;不合理医嘱262条,不合理率为3.0%。不合理医嘱与患者合并的疾病数、患者的医嘱条数之间呈正相关;心血管疾病中以高血压最为多见,占所有心血管疾病28.23%;心血管疾病合并疾病排名靠前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所有合并疾病14.17%,其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占13.23%。结论心血管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并掌握心血管疾病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案。

    2019年02期 v.2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用药分析

    贾淼鑫;宋艳;宋俊丽;李晓霞;李明;段金菊;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血液标本,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观察治疗期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血药浓度与患者临床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并在血药浓度监测的指导下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9例患者的5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其中15例次的血药浓度不在参考治疗窗范围内。9例患者出现伏立康唑相关肝损害,发生与未发生肝损害的患者血药浓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4±3.18) mg·L~(-1)vs(1.99±2.52) mg·L~(-1),P=0.319]。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加用保肝药,减量或停用其他可疑药后肝功能好转。4例谷浓度<1 mg·L~(-1)且疗效不佳的患者增加伏立康唑剂量后获得较好疗效;2例谷浓度>5.5 mg·L~(-1)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尚不能认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害的发生与其血药浓度之间有相关性,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提示低血药浓度患者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提高疗效,避免患者因不良反应而贸然停药。

    2019年02期 v.28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PLC法同时测定康裂脂软膏中尿素和咪康唑的含量

    许琰;钟明康;李桂琼;王斌;王俐;高波;刘庆丰;李中东;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康裂脂软膏中尿素和咪康唑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x00AE;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1)(1-)庚烷磺酸钠水溶液(离子对试剂)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05 nm。结果尿素和咪康唑皆在8.0~100.0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康裂脂软膏的质量控制。

    2019年02期 v.28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循证药学

  • Polypill对心血管疾病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梦汝;龙璇;严喜胜;曾庆源;

    目的系统评价Polypill对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7年5月以来相关文献,从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查找临床上有关Polypill在CVD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分别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外文文献,显示:整体Meta分析中Polypill组的血压、血脂下降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总胆固醇(TC)(P<0.000 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0 3)],依从性和全因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安全性Polypil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6)。分组分析中与安慰剂组相比,Polypill组可显著降低SBP(P=0.002)、DBP(P=0.01)、TC(P<0.000 01)和LDL-C(P<0.000 1)且依从性和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标准治疗组比较,Polypill组降低SBP、DBP与之相当,但能显著降低TC水平(P=0.04),依从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与正常护理组比较,Polypill组在降低DB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4),而在SBP、TC、LDL-C、依从性和全因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组对比,Polypill组中SBP、TC下降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olypill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Polypill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多于对照组且研究存在异质性,故今后需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加以证明。

    2019年02期 v.28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6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合理用药

  • 360份儿童用药药品说明书中关于用药剂量的调查分析

    池里群;于景娴;

    目的调查及分析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剂量推算方法情况,为规范药品说明书、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常用的360份儿童用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用药剂量一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说明书中用药剂量的各种推算方法不同,其中"按照体质量计算"占38.6%,"按照年龄计算"占28.3%,"按照体质量和年龄计算"占8.1%,"按照体表面积计算"占2.8%,"用量表述模糊"占22.2%。结论儿童用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关用药剂量的指导方法有待完善,应加强对用药剂量的指导,使得儿童用药更加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安全性及实用性。

    2019年02期 v.28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药学实践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的治疗

    晏晨阳;厉青;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方式,以及在临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查阅文献资料,与医师探讨拟定治疗方案。结果医师采纳意见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2019年02期 v.28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乳腺癌患者的药学监护

    黄榕彬;谷铁波;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乳腺癌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评估并实施药学监护,包括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评估、抗凝药物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以及化疗方案的执行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方式参与救治,成功治愈患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避免了心脏手术,并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2期 v.28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案例分析

    王广飞;李琴;卢金淼;李智平;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出现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发现1例ALL患儿在进行HD-MTX化疗过程中出现MTX排泄异常。查阅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儿各项诊疗、检查及用药资料,并结合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可能引起MTX排泄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儿MTX血药浓度延迟排泄长达11 d,出现Ⅱ级肝肾功能损伤,可能与患儿的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代谢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结论 HD-MTX化疗ALL过程中要及时监测MTX血药浓度,关注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影响MTX排泄的多种因素。

    2019年02期 v.28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胰腺炎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

    肖湘;许艳;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急性胰腺炎术后XDR-AB感染患者治疗,并查阅多种资料,对高剂量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制剂治疗XDR-AB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制定该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总结用药体会。结果患者的重症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剂量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治疗XDR-AB感染的有效方案,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2019年02期 v.28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不良反应

  • 注射用美罗培南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杨彬;

    <正>【病例】患者,女,53岁,因确诊多发性骨髓瘤2月,发热1 d于2018年1月3日入住我院。入院查体:体温 39.0℃,脉搏 75次·min-1,呼吸 32次·min-1,血压140/90 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精神软;两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血气分析:pH 7.47,二氧化碳分压 25.7 mmHg,氧分压 87.8 mmH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0.4×109·L-1,中性细

    2019年02期 v.28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醋酸去氨加压素致重度低钠血症1例

    毛庆兰;陈鹏飞;

    <正>【病例】患者,女, 23岁,因鼻塞伴流脓涕半年余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20/90 mm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活动自如;外鼻正常,各鼻窦体表投影区无红肿压痛,双侧鼻黏膜慢性充血,鼻中隔向左侧偏曲,双侧中鼻道见半透明状新生物,表面光滑,见脓性分泌物,双下鼻甲肥厚。CT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余体检无异常。入院诊断:慢性

    2019年02期 v.28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白藜芦醇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欢欢;杨芸宁;徐媛媛;刘飞德;李晓松;

    白藜芦醇作为天然植物药物,可将癌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同时逆转结肠癌细胞的沃伯格效应,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抑制癌细胞及肿瘤干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抗血管生成等作用起到防癌、抑癌的作用。白藜芦醇可增加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耐药性,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特性以及巨大的抗癌潜力。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治结直肠癌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白藜芦醇生物利用率低,目前尚未有能真正用于临床治疗的药品,更多是作为保健用品而被消费,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使白藜芦醇的抗肿瘤效果得以应用至临床治疗中去。

    2019年02期 v.28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