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钮佳丽;丁云龙;刘艳;魏灿;张艳荣;刘丽;陆云峰;陈芸;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发脑微出血(CMBs)风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进入临床路径,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82例。发病48 h内及发病10~14 d时完善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以观察有无新发CMBs,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新发CMBs之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单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低分子肝素/华法林)、NIHSS评分及新发CMB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小血管闭塞、双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DWI-ASPECTS高于对照组。2组大脑中动脉梗死,DWI-ASPECTS≥6分的患者以及新发CMB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口服抗血小板强度大于对照组(P <0. 01),而抗凝比例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发CMBs。
2018年04期 v.27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雨;付剑亮;
目的评估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P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PDPN患者,剔除脱落病例,共有13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69)和联合组(n=67)。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和12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QOL),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和12周,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12周时QOL改善明显(P <0. 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组的症状改善更明显(P <0. 05),联合组较加巴喷丁组改善明显(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DPN的疗效优于加巴喷丁单一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DPN方法。
2018年04期 v.27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秀娟;陈辉;朱青霞;陆峰;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伸缩移动窗口的拉曼光谱峰识别方法,并且将其应用到药品的真假判别中。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和插值法构建伸缩移动窗口,在移动窗口的同时进行窗口内的峰识别,利用该伸缩移动窗口的峰识别法对药品进行真假判别,根据药品的活性成分(API)的拉曼光谱峰宽设定移动到相应位置的窗口的大小,然后分别识别窗口内API以及药品的光谱峰,对比两者的峰值和波长点以及计算两者的相似度。结果可以直观看到API拉曼光谱的峰在药品光谱信号中的贡献。根据峰的贡献度辨别药品的真假,其中7种药品被判为真药,2种药品被判为假药,准确率为100%。结论伸缩移动窗口的拉曼光谱峰识别可以用于药品的真假判别分析,方法简单有效。
2018年04期 v.27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蕾;杨婉花;陈冰;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用于测定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后血浆中达比加群浓度。方法以达比加群-d3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蛋白沉淀,使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00 mm×2. 1 mm,3. 5μm),流动相为0. 5%甲酸水溶液和0. 5%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柱温50℃。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条件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分别监测反应离子对达比加群和达比加群-d3,m/z 472. 3→289. 1和m/z 475. 3→292. 3。结果本法测定的达比加群线性范围为5. 0~400μg·L-1(r=0. 999 9),定量下限为5. 0μg·L-1。低、中、高3种浓度下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10%,准确度(RE)均在±5%以内,提取回收率为97. 72%~101. 22%。结论该法快速、准确、灵敏和专属性强,适用于房颤患者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监测和安全性研究。
2018年04期 v.27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长城;楼江;王飞;李晴宇;毛勇;林能明;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氯唑沙宗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100 mm×4. 6 mm,3. 6μm);流动相为乙腈-0. 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流速0. 8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伏立康唑在质量浓度0. 2~2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定量下限为0. 2mg·L-1,日间、日内精密度良好(RSD均<10%),低、中、高质量浓度下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4. 84%、99. 30%、100. 36%,提取回收率> 9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检测。
2018年04期 v.27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叶晓莉;王丛瑶;张玲娣;张超;王水霞;鲁明;李晴宇;
目的制备冰片(BO)修饰的丹参酮ⅡA(TA)阳离子脂质体(TA-BCL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制备TABCLPs的优化条件:药脂比为1∶10,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为1∶3,磷脂质量浓度为30 g·L-1,高压均质时间90 s。按优化条件所制备的TA-BCLPs粒径为(152. 29±9. 59) nm,Zeta电位为(16. 50±0. 93) mV,包封率为(88. 49±1. 09)%,载药量为(4. 12±0. 13)%,药物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模型,BCLPs对人脑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成功制备了TA-BCLPs,为TA新剂型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2018年04期 v.27 238-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天睿;严素玉;杨爱玲;马丹;宋敬怡;程龙;张硕峰;
目的观察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模型大鼠行为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ADHD模型大鼠,采用哌甲酯缓释片(6. 75、3. 375 mg·kg-1)灌胃给药17 d。以敞箱实验、3-箱社交趋避测试作为行为学指标,以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和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mRNA和受体蛋白含量为机制分析指标。结果哌甲酯缓释片6. 75 mg·kg-1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异常(与模型组相比,P <0. 05),并显著提高大鼠纹状体和前额叶中多巴胺D1受体(DRD1)和多巴胺D2受体(DRD2)蛋白及相应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 <0. 01);哌甲酯缓释片3. 375 mg·kg-1能改善部分ADHD模型大鼠的异常行为,能够显著提高大鼠前额叶中DRD1和DRD2蛋白及相应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 <0. 01)。结论哌甲酯缓释片能够明显改善ADHD模型大鼠的ADHD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多巴胺神经功能有关。
2018年04期 v.27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忻妍;金一飞;朱建伟;
目的探讨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和Hedgehog干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4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乳腺癌旁组织标本,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AT3、乙醛脱氢酶(ALDH1)、Smo蛋白和Gli1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比较人多柔比星敏感和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CF-7/ADR中STAT3、ALDH1、Smo蛋白和Gli1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STAT3(-)、(+)、(++)和(+++)分别占7. 50%、17. 50%、50. 00%和25. 00%,在癌旁组织中分别占30. 00%、45. 00%、17. 50%和7. 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 01)。多柔比星耐药乳腺癌细胞中STAT3(-)、(+)、(++)和(+++)分别占5. 00%、15. 00%、50. 00%和30. 00%,多柔比星敏感乳腺癌细胞中分别占30. 00%、45. 00%、15. 00%和10. 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 01)。乳腺癌组织中ALDH1、Smo蛋白和Gli1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 <0. 05),且在多柔比星耐药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均高于多柔比星敏感乳腺癌细胞(P <0. 05)。结论 STAT3和Hedgehog干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多柔比星耐药有关。
2018年04期 v.27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莉霞;张金莲;陈伦;李永洋;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会诊的上尿路结石术后感染病例特点及治疗经验,为术后感染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0年至2016年期间临床药师参与上尿路结石术后感染药学会诊,推荐治疗方案17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疾病分为肾结石组、输尿管结石组和肾输尿管结石组3组,对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转归等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尿路、血液和肺部为主。除输尿管结石组外,其他结石组均有部分病例不能明确感染部位,感染部位明确比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所有标本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尿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肠球菌,肾输尿管结石组肠球菌检出率高于其他2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居第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率最高,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磷霉素使用率居第三,肾结石组磷霉素使用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66. 9%患者为中重度感染,肾输尿管结石组重度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3. 4%的患者治愈,54. 9%的患者好转,输尿管结石组病愈率低于其他2组,各组患者病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尿路结石术后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应警惕血行感染,密切防治尿脓毒血症。参考病原菌耐药谱,根据感染程度和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经验性选择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积极控制感染,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04期 v.27 253-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佳薇;蔡鑫君;姚君;倪坚军;朱钰婷;
目的了解我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83例,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以耐药百分比> 1. 0%判定该菌对该药物耐药。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将至少对1种药物耐药的归为耐药组,对所有药物均敏感的归为敏感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史、标本来源、药物敏感状况、结核病发病类型及相关血液检测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83株结核分枝杆菌,以痰液和脑脊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2. 7%和12. 0%。其中58例对所有抗结核药物敏感,25例对至少1种抗结核药物耐药,耐药率为30. 1%。其中单一药物耐药9例,多重耐药16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史和发病类型与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P <0. 05),而性别、是否单纯肺结核、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病毒载量等均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无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危险因素(OR=2. 597,95%CI:1. 903~3. 544)。结论杭州地区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药物的耐药率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病毒载量等均与耐药性产生无关。血行播散型结核是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罹患耐药结核的危险因素。
2018年04期 v.27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强;蒋翠萍;邱婕萸真;孙华;徐媛媛;谭雯;陶晓明;顾芹;孙皎;
目的探讨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后患者血糖波动与C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138例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波动于6. 5%~9. 0%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 h血糖监测,并检测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 A1c等。根据餐后2 h C肽与空腹C肽比值(C2/C0)分为A组(C2/C0 <3,n=97)和B组(C2/C0≥3,n=41),进行组间资料的比较。之后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绝对差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C2/C0比值、谷丙转氨酶、肾小球滤过率、低血糖发生与否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Hb A1c、日胰岛素总剂量、血肌酐等临床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的日间血糖绝对差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B组更大(P <0. 05),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于B组(60. 9%vs 25. 8%),餐后2 h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9. 8%vs 29. 9%,32. 0%vs 48. 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C2/C0比值是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独立负相关因素(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时,要关注C2/C0,防止低血糖发生。
2018年04期 v.27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