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蔡鑫君;王增;倪坚军;曹佳薇;姚君;徐颖颖;李范珠;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并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唑来膦酸脂质体,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考察唑来膦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制备所得唑来膦酸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79.9 nm,包封率40.22%,载药量3.54%,平均电位-24.3 m V。唑来膦酸针剂与唑来膦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结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得的唑来膦酸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分布均匀,符合制剂学要求。采用脂质体包裹后的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唑来膦酸针剂。

    2015年01期 v.2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赵元元;徐建林;楼林;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在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0例Hunt-Hess分级≤Ⅲ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所有病例入院后早期、足量地给予尼莫地平微泵维持治疗,并在72 h内行手术治疗(夹闭或栓塞)和腰大池引流。术后对照组继续单用尼莫地平,而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静滴。2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2组各临床相关因素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行320排CT灌注成像,并测量脑血流量。结果 2组的相关因素除改良Fisher分级及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存在可比性。治疗组有4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而对照组有11例,治疗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术后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在预防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上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值得推广。

    2015年01期 v.2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沙棘延缓衰老的血浆代谢组学机制

    宋钟娟;周海峰;高宁舟;沈杰;黄荣飞;吴;

    目的观察沙棘对老年大鼠血浆核磁共振(NMR)谱图的影响,以探讨沙棘干预衰老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青年组(4月龄,n=10)、老年对照组(24月龄,n=12)及老年干预组(24月龄,n=11)。收集各组大鼠血浆进行1H-NMR检测,应用Hotelling's T2和趋势过滤方法分析各组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对照组发现与衰老相关的谱峰有28个,鉴定出16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到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干预组中被沙棘逆转的且已鉴定的代谢物有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丙酮和甘油10种,沙棘能明显地改变衰老进程中的代谢物轨迹。结论大鼠衰老进程中存在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紊乱,且在不同程度上均可被沙棘逆转,表明沙棘延缓衰老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代谢紊乱有关。

    2015年01期 v.2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4种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的浓度

    李力;陈玲玲;李贺;刘炜;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罗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的浓度。方法人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后,选用ZORBAX SB C18(100 mm×2.1 mm,3.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结果血浆中阿罗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的线性范围均为1.0~500μg·L-1(r>0.99),定量下限均为1.0μg·L-1;平均回收率94.4%~107.9%;日内、日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在78.8%~89.4%。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人血浆中同时测定阿罗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浓度。

    2015年01期 v.2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雄黄和六神丸中可溶性砷的溶出度研究

    王启铮;王丽敏;敬应春;王建新;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法测定单味雄黄和六神丸可溶性砷的含量方法;考察六神丸配伍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度的影响,探讨六神丸的配伍机制。方法分别建立了ICP-MS和HPLCICP-MS法测定雄黄及六神丸中总砷和可溶性砷含量的方法,采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考察雄黄和六神丸中可溶性砷的溶出情况,分析配伍使用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的影响。结果 5种不同形态砷标准物质在5~5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回收率89%~102%。可溶性砷从六神丸复方中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均明显低于从单味雄黄中的溶出。结论六神丸复方配伍可显著降低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从而降低其毒性。

    2015年01期 v.2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卡培他滨和5-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药物经济学评价

    李莉霞;卜书红;李方;刘艳;沈艳琳;陆晓彤;

    目的对卡培他滨与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62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分为卡培他滨组(34例)和5-氟尿嘧啶组(28例),比较2组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各种治疗费用,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口服卡培他滨组与5-FU组疗效相近。平均每个疗程医疗总费用有差异,卡培他滨组[1 212.1(5 729.3、6941.4)元]较5-FU组[3 471.7(6 083.6、9 555.3)元]费用低;平均每个疗程医疗总费(不包括辅助用药费用),卡培他滨组[795.3、3 510.7、4 306.0)元]明显低于5-FU组[975.2(4 008.4、4 983.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卡培他滨组相比,5-FU组中除化疗药物费用、辅助用药费用、总西药费用相近外,检查费用、诊疗费用、ADR治疗费、护理费用及住院费都有非常明显增加(P<0.05),ADR发生率卡培他滨组较低,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手足综合征,而5-FU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降低及胃肠道反应。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卡培他滨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优于5-FU。

    2015年01期 v.2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基于群体药动学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模式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何娟;杨婉花;

    目的评估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软件(JPKD-vancomycin)在中国人群的预测,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研究模型,在JPKD的自定义板块重新定义新的万古霉素药动学模型。利用贝叶斯反馈法方法估算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收集我院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住院患者,排除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50 m L·min-1)以及合并用药者(甘露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筛选出有调整过万古霉素剂量且有稳态谷浓度测定数据者68例。将患者第1次的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及相关的个体化信息输入JPKD-vancomycin,使用贝叶斯反馈法估算出患者个人的药动学参数,再输入第2次的万古霉素给药剂量,输注时间和给药间隔,由软件依据上述参数预测出更改剂量后的谷浓度数据,计算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之间的权重偏差(WRES),考察该软件的预测能力,并通过临床病例验证。结果所有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实际稳态谷浓度为(11.71±5.15)mg·L-1,以JPKD-vancomycin运算后预测的谷浓度为(11.55±5.19)mg·L-1,WRES为(11.6±7.9)%。模型对中国人群的预测能力良好;经临床初步验证,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JPKD-vancomycin对中国人群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本研究建立的JPKD-vancomycin个体化给药模式,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015年01期 v.2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02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 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的浓度

    刘罡一;张梦琪;沈薇薇;刘海明;周沁逸;董春霞;余琛;

    目的建立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全血样品经特丁基甲醚提取,采用同位素内标(氘4-羟氯喹)进行测定。以Thermo Syncronis C18(50 mm×2.1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10 mmol·L-1乙酸铵、0.1%甲酸的10%乙腈水溶液,流动相B为95%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1.2 min:0%B,1.3~2.3min:100%B;2.4~5.5 min:0%B,流速为0.4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MRM扫描分析。结果羟氯喹血浓度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500μg·L-1,定量下限为1μg·L-1,批内、批间RSD均<9%,提取回收率57.6%~69.2%。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检测人全血中羟氯喹的浓度,并用于羟氯喹的药动学研究。

    2015年01期 v.2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鼠灌胃射干合剂后其体内黄芩苷和黄芩素药动学特征

    唐跃年;陈霁晖;林志燕;陈婷;魏昕;陆晓彤;金木梁;孙朝荣;胡松浩;杨传敏;张健;

    目的大鼠灌胃给予射干合剂后,了解黄芩苷和黄芩素在其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大鼠予射干合剂10.0 m L·kg-1,ig,收集给药后大鼠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血清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采用药动学软件计算求出药动学参数。收集给药后24 h大鼠尿液、粪便,采用代谢笼技术,计算射干合剂中黄芩苷、黄芩素在大鼠尿、粪中24 h内回收率。结果射干合剂中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1.85±0.21)h,t1/2(6.86±0.87)h,ρmax(227.96±21.65)μg·L-1,AUC0→∞(1 198.30±383.56)μg·h·L-1,Vc/F(13.42±1.34)L;黄芩素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1.74±0.18)h,t1/2(24.30±2.39)h,ρmax(73.13±6.67)μg·L-1,AUC0→∞(550.92±38.66)μg·h·L-1,Vc/F(3.43±0.31)L。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在大鼠体内24 h基本排泄完全;服用射干合剂不会造成黄芩苷、黄芩素体内蓄积;黄芩苷和黄芩素经肾排泄只有原形药物的10%~20%,主要经粪便排泄;两者在体内会发生明显的相互转化。

    2015年01期 v.2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医师药师园地

  • GP方案单用与联合氨磷汀方案在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中的比较

    魏妙华;徐益元;陈健苗;胡佳楠;

    目的通过比较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与氨磷汀联合GP方案的不良反应,为氨磷汀的合理应用及药学监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应用GP方案的患者42例,氨磷汀联合GP方案的患者37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每周期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GP方案组比较,氨磷汀联合GP方案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并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P<0.01),头晕和低血压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联合氨磷汀化疗易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临床除常规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外,化疗期间应积极预防消化道反应,每天监测血压,及时对症支持治疗,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015年01期 v.2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院74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金辉;胡卢丰;张秀华;胡国新;

    目的分析我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我院2012-2013年间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共监测血药浓度116次,其中23例次(19.8%)血药浓度<10 mg·L-1,44例次(37.9%)血药浓度在10~20 mg·L-1,49例次(42.2%)血药浓度>20 mg·L-1;疗效为显效的22例(29.8%),进步的33例(44.6%),无效的19例(25.6%)。结论开展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行个体化给药,避免不良反应。

    2015年01期 v.2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持续质量改进在我院处方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谢明华;葛敏;彭佳蓓;饶跃峰;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我院处方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采用PDCA管理循环法对我院门急诊处方点评工作进行管理,找出不合理处方,分析原因,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明确目标进行持续改进并观察效果。结果 2013年1-4月与2012年9-12月相比,不合理处方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下降幅度42.96%;2013年5-8月与2013年1-4月相比,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也显著降低(P<0.01),下降幅度51.91%,处方质量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在处方质量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处方的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2015年01期 v.2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学教育

  • 团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

    于慧斌;刘艳红;吴红菱;张蓬华;王林海;涂宗君;柯洪琴;

    目的建立临床药学团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以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和团队情景模拟2种教学模式讲授临床药学知识,比较2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理论知识成绩。结果团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结论团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可以作为临床药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单独或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药学教学中。

    2015年01期 v.2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合理用药

  • 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性评价

    郑利光;

    目的了解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口腔种植科2013年1-6月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62.97%(1 010/1 604),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50.37%(48 264.70/95 818.25);抗菌药物均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99.80%(1 008/1 010),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25.84%(261/1 010),无三联及以上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占6.44%(65/1 010),均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其中1张处方还存在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结论口腔种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少数处方存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药师应重点加强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干预。

    2015年01期 v.2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药学科技知识传播创新发展研讨会的通知(第二轮)

    <正>为了充分展示我国药学科技发展成就,深入探讨以大数据和知识服务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在药学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全面推动我国药学研究与医药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由中国药学会和同方知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药学科技知识传播创新发展研讨会"将于2015年1月30日-3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将邀请

    2015年01期 v.24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正>《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主办、复旦大学药学院承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我国临床药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本刊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同时还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

    2015年01期 v.2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我国药学服务病例文献分析

    王小川;谢晓慧;黄昱之;史录文;

    目的通过对我国药学服务病例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国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查阅1989-2012年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我国药学服务病例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10篇,其中1991-2006年有27篇,2007-2012年有683篇。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调整病例数占比最高,为52.43%;文献来源以北京、江苏、湖北地区居多,占比分别为12.12%、8.82%、8.55%;黑龙江、青海、宁夏、海南地区数量较少,占比均不到1.00%;来自三甲医院的文献占比高达80.63%;来自内科系统的文献占比高达65.10%。结论我国药学服务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已呈快速发展趋势;药师在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药学服务呈现地域不平衡,医院不平衡,科室不平衡。

    2015年01期 v.2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案例分析

    江益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精神科病房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和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药师在提供用药咨询、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参与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结论药师参与临床实践,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综合能力还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服务的需求。

    2015年01期 v.2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田雪飞;于金玲;

    目的从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协助临床可以快速地进行排除性诊断,以免患者病情误诊、误治。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体温异常升高的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与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引发药物热属于机体常见的免疫反应之一,由于其发生较隐匿,既干扰正确诊断,又延误病情,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2015年01期 v.2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不良反应

  • 丙戊酸钠致恶性发热、皮疹及肝功能损害1例

    马明华;年华;余自成;刘霞;冯轶杉;孔凡杰;

    <正>【病例】患者,男,66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3d"入院。3个月前因抽搐3次被诊断为癫痫,于本次入院前1个月开始予丙戊酸钠片(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200 mg,tid,po治疗。入院前3 d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5℃之间,无寒战、呕吐和腹泻。入院时查体:t 37.8℃,咽红,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

    2015年01期 v.24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抗结核病化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马鹏飞;江云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是全球重大人类传染病之一。现有用于抗结核病的化疗药物,品种少、选择余地小、治疗疗程长且不良反应严重。多药耐药和广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使全球抗结核的形势日益严峻,开发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不易耐药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迫在眉睫。近10年来,抗结核化疗新药研发取得了较明显进展。作者对近年来抗结核病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5年01期 v.24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