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小琴;张相彩;徐静;徐颖颖;汪国香;蔡龙;王怀冲;王宇;蔡鑫君;张琳;倪坚军;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CYP)2D6*10多态性对患者手术后应用曲马多止痛后体内曲马多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45例患者于手术后首次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随后采用LC-MS法测定曲马多及其代谢物O-去甲基曲马多(M1)的血浆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曲马多和M1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CL、t1/2、MRT、ρmax和tmax)。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的CYP2D6*10基因型,即野生型、杂合子和突变型。结果 45例患者中CYP2D6*10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为51%。与野生型比较,突变型患者体内曲马多的t1/2、MRT延长,AUC增大,CL减少(P均<0.05)。结论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体内曲马多的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
2014年02期 v.2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征;程能能;
目的研究泻心汤有效成分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HK-2)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高糖(30 mmol·L-1)培养HK-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孵育48 h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黏着斑激酶(FAK)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利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高糖诱导HK-2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大黄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胞迁移能力,降低FAK mRNA表达、α-SMA蛋白表达和MDA产生,并提高SOD的酶活力。结论泻心汤有效成分具有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迁移作用。
2014年02期 v.23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恒斌;袁玉梅;姚冲;蒋凤琴;汪荣华;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联合顺铂(DD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460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两药联合影响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3组不同质量浓度的VPA与DDP单药及联合作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460,培养24、48、72 h后,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用MTT法分析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IR)及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抑制率q值,Hoechst/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的数量变化,Western blot观察联合用药对Bcl-2、Caspase-3、Caspase-8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48 h后,各用药组细胞数目减少十分明显,其中VPA+DDP组较单独用药组减少更为显著,其细胞形态发生较大改变;MTT法及q值计算结果显示,对A549细胞,VPA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在高质量浓度时(300 mg·L-1)与DDP具有协同作用;对NCI-H460细胞,当VPA的质量浓度≤100 mg·L-1时,未显示出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所有浓度均未显示出VPA与DDP的协同作用。VPA联合DDP可以进一步促进A549与NCI-H460的细胞凋亡,导致两细胞中凋亡因子Bcl-2水平的明显下调。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更为明显,可能与该细胞中抑凋亡因子Bcl-2低表达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8高表达有关。结论 VPA能增强DD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联合作用的协同性与药物浓度及细胞类型有关,不同类型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可能与细胞自身表达的凋亡因子的含量有关。
2014年02期 v.23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尧银光;雷李培;叶华民;周娅梅;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对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200例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口腔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剂复合2%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表面;地塞米松组:0.5%地塞米松复合2%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表面。每组100例。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导管型号、插管次数以及术后1、6、24 h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及咳嗽的发生情况,并对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声音嘶哑。地塞米松组患者术后1、6、24 h声音嘶哑发生率(16.32%、13.27%、11.22%)均低于对照组(35.35%、30.30%、26.26%)(P均<0.05);咽喉疼痛发生率(19.39%、14.29%、9.18%)均低于对照组(47.47%、34.34%、25.25%)(P均<0.05);咳嗽的发生率(40.16%、36.73%、29.59%)均低于对照组(56.57%、51.52%、41.41%)(P均<0.05);而且地塞米松组在各时间点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可减少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
2014年02期 v.2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丽华;陈素秀;蒋亦燕;施畅;杨晓蕾;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患者,按照血清铁蛋白(SF)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甲磺酸去铁胺治疗,2周为1个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对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血清铁蛋白Ⅰ、Ⅱ和Ⅲ期患者对去铁胺的反应率分别为86.04%、58.33%和16.67%,各期的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33、19个月,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铁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疗效与患者基础SF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不良反应轻微,SFⅠ期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获益最大。
2014年02期 v.2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海峰;傅峰;纪芳;高宁舟;金兰;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剂与注射用氨力农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单硝酸异山梨酯与注射用氨力农按临床用药浓度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剂中,用HPLC法测定配伍液在不同配伍时间的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氨力农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和比较配伍溶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外观。结果 24 h内,配伍液pH无明显变化(3.42),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配伍液中单硝酸异山梨酯含量无明显变化,氨力农含量呈下降趋势,与配伍即刻相比,24 h含量下降约2%。24 h色谱图显示配伍液中出现杂质峰。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剂和氨力农配伍后应于8 h内输注完毕,对于需要更长输液时间的,则应分别单独使用。
2014年02期 v.2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美艳;徐琛;吕燕平;段更利;郁颖佳;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维酮碘溶液中乙醇和乙酸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J&W DB-624(30 m×0.320 mm,1.80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40℃;载气为高纯氮;检测器为FID。结果乙醇和乙酸的质量浓度(ρ)在0.200 32~4.006 4 g·L-1时与其峰面积(A)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1.000 0、0.999 8。高、中、低3种浓度下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RSD为0.62%~2.88%。乙醇和乙酸的检测限分别为0.18、4.68 mg·L-1。乙醇和乙酸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0%、99.00%(n=6),RSD分别为0.59%、1.05%。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适用于聚维酮碘溶液中乙醇和乙酸残留量的测定。
2014年02期 v.2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佳琪;张渊;丁越;张彤;高君伟;刘皋林;
目的采用HPLC-ELSD建立益气祛白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乙腈-双蒸水溶液(32∶68)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ELSD漂移管温度60℃;载气(氮气)流量1.5 L·min-1。结果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25 2~0.631 g·L-1,线性方程为y=1.3499x+10.202,r=0.999 1(n=5),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2.0%(n=9)。结论 HPLC-ELSD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益气祛白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2014年02期 v.23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美玲;赵云;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2月(干预前组,281例)和2013年1-2月(干预后组,294例)出院的,在我院实施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2.99%下降至33.6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从24.29%下降至0,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从33.33%上升至58.59%。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014年02期 v.2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季宏建;岳峰;裔照国;季汉超;
目的通过对1例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及用药分析,明确在药学监护下采取合理用药措施,以达到提高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例中年男性患者,因发热、意识模糊8 d,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颅内感染,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参与药学治疗和对患者用药教育。结果在临床药师与医师、患者相互协作下,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保证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有利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
2014年02期 v.23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雅艳;田伟强;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消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促进合理用药模式。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在消化科开展面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学服务,并对部分典型的药学服务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充分发挥自身药学专长,在促进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监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结论临床药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药学服务,对安全、有效、经济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知识体系与时俱进。
2014年02期 v.23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
哮喘的治疗有难易之分,而难治性哮喘还有真性难治和假性难治的区别。所谓真性难治性哮喘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如病情因素、患者因素、治疗因素等;而假性难治性哮喘是由于医务人员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如对临床资料分析判断不当,病情评估不当或药学评估不当等。应当针对形成难治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难治性哮喘;并通过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来不断提高处理难治性疾病的能力。
2014年02期 v.2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