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HPLC-ESI/MS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H102肽的浓度

    邵夏炎;谭远贞;刘青锋;张弛;查媛;钱勇;张奇志;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H102肽浓度测定的HPLC-ESI/MS法。方法血浆和脑组织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测定。色谱柱:Gemini C_(18)(50 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0.1%甲酸)(14.5:85.5),流速0.4mL·min_(18),柱温40℃。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离子化,选择m/z 645.3和m/z 843.2分别作为H102肽及内标安普利泰的检测离子。结果血浆及脑组织中H102肽在5~500μg·L~(-1)内线性良好(r=0.999 2,0.999 3);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15%);提取回收率>85%。SD大鼠鼻腔给予H102肽溶液(2 mg·kg~(-1))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5 min,ρ_(max)103.13μg·L~(-1)。大鼠嗅球、大脑、小脑及海马中H102肽的AUC_(0→60min)分别为3 149.07、266.98、243.72及407.77μg·min·L~(-1)。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大鼠体内H102肽浓度的测定。

    2013年02期 v.22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与其片剂之间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李芳芳;温预关;李明亚;倪晓佳;张明;邱畅;刘霞;

    目的研究国产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的人体药动学特性及与其口服制剂之间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开放、随机的自身交叉设计,2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单次口服参比制剂或鼻喷受试制剂各5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佐米曲普坦的浓度,并采用DAS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和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_(max)分别为(10.44±3.59)、(12.16±2.85)μg·L~(-1),t_(max)分别为(3.18±1.32)、(2.21±1.26)h,t_(1/2)分别为(2.27±0.43)、(2.34±0.46)h,AUC_(0→15h)分别为(66.64±24.17)、(74.09±21.749)μg·h·L~(-1),AUC_(0→∞)分别为(68.02±24.59)、(76.02±22.68)μg·h·L~(-1);以AUC_(0→15h)计,单次鼻喷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9.47±17.03)%。单次给药后两者的ρ_(max)、AUC_(0→15h)、AUC_(0→∞)经对数转换后双单侧t检验,均在其等效标准范围内。t_(max)经Wilcox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喷雾剂比口服制剂达峰时间明显延后,但在给药后0.5 h内其吸收比口服制剂快。结论国产佐米曲普坦鼻喷剂相对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同时具有吸收快,临床上可达到快速起效的优点。

    2013年02期 v.2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氯吡格雷单次和多次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吴伟明;王军;黄成坷;王增寿;胡国新;

    目的建立并确证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SR26334血浆药物浓度的HPLC检测法,研究氯吡格雷单次和多次大剂量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单次和多次灌胃给予氯吡格雷30 mg·kg~(-1),多次给药为每天1次,共7 d。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SR26334浓度,用DAS 3.0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SR26334血药浓度均于给药后约1 h达峰,ρ_(max)分别为(35.57±10.25)mg·L~(-1)和(54.28±10.39)mg·L~(-1);两者t_(1/2x)相近,分别为(6.88±1.54)h和(6.54±1.04)h;AUC_(0→24h)分别为(304.63±63.07)mg·h·L~(-1)和(543.81±43.27)mg·h·L~(-1);AUC_(0→∞)分别为(334.00±66.24)mg·h·L~(-1)和(594.91±46.84)mg·h·L~(-1);V_z/F分别为(0.92±0.23)L·kg~(-1)和(0.48±0.07)L·kg~(-1);CLz/F分别为(0.09±0.02)L·h~(-1)·kg~(-1)和(0.05±0.00)L·h~(-1).kg~(-1)。结论氯吡格雷单次与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0→24h)、AUC_(0→∞)、V_z/F、CLz/F和ρ_(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说明多次大剂量给药时其代谢物SR26334在体内有蓄积。

    2013年02期 v.2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LC-MS法同时测定雷公藤浸膏中雷公藤新碱和雷公藤碱戊含量

    陈晓红;何世伟;沈称意;蔡美强;金米聪;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准确的雷公藤浸膏中雷公藤新碱和雷公藤碱戊含量的LC-MS法。方法雷公藤浸膏样品经氯仿溶解后用稀盐酸(2.0 mol·L~(-1))溶液提取,上清液移入Oasis(?)MCX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然后样品在Zorbax Plus RRHD C_(18)柱(50 mm×2.1 mm,1.8μm)上,以醋酸铵缓冲液[0.05%醋酸-酸酸铵溶液(5 mmol·L~(-1))]-乙腈(30:70)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应用LC-MS法,在大气压化学电离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测定,雷公藤新碱和雷公藤碱戊的定量离子分别为m/z806和m/z 779。结果雷公藤新碱和雷公藤碱戊的绝对回收率为87.0%~97.5%,在含量1.0~200.0μg·kg~(-1)内均具有良好线性,日内RSD均<9.8%,日间RSD均<14.7%,定量检出限均为1.0μg·kg~(-1)。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干扰少、特异性好,可用于雷公藤浸膏中雷公藤新碱和雷公藤碱戊含量的监测。

    2013年02期 v.22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拉米夫定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马媛媛;葛庆华;丁存刚;周臻;李雪宁;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2例,随机2×2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拉米夫定片100 mg,洗脱期为1周。采用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用DAS药动学软件进行参数计算及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拉米夫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_(max)分别为(881.4±236.8)和(985.0±292.4)μg·L~(-1),t_(max)分别为(0.989±0.323)和(1.034±0.651)h,t_(1/2)分别为(2.889±0.622)和(2.820±0.368)h,AUC_(0→t)分别为(3 435±627.7)和(3 504±506.7)μg·h·L~(-1),AUC_(0→∞)分别为(3 529±630.9)和(3 592±519.4)μg·h·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F)是(98.45±13.50)%。结论拉米夫定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2013年02期 v.2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汤汝;郭婷;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用药方法对全身麻醉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与丙泊酚常规微泵恒速输注(P)组。麻醉过程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靶浓度,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_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_2)、气管插管后5min(T_3)、切皮即刻(T_4)、切皮后5 min(T_5)、气管拔管即刻(T_6)两组患者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记录各时刻BIS值、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_0比较,TCI组在T_2~T_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P>0.05);P组HR、SBP与DBP在T_1时显著降低,T_2与T_6时显著升高(P<0.05)。P组与TCI组比较,T_2时SBP与DBP显著增高(P<0.05)。TCI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

    2013年02期 v.2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医师药师园地

  •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后的持续性注意功能改变

    田国强;甘建光;周芙蓉;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持续性注意力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67例GAD患者以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以连续操作试验(CPT)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持续性注意力的变化,并将其各分项指标与67例健康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 67例GAD患者经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77.5%,HAM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入组时患者组持续性注意功能有明显损害,治疗8周后的持续性注意力各分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有些指标已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GAD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治疗后的持续性注意力有明显改善。

    2013年02期 v.2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王晓君;应斌松;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细菌鉴定应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965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占30.42%;其次为呼吸内科,占25.1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57.81%;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占17.8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均>45.0%;对多黏菌素B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0%和9.1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需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

    2013年02期 v.2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周月红;陈猛;沈斌;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制定PPIs用药评价标准,调查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科室、临床诊断、使用PPIs的种类、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用药目的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PPIs共有4种药物9个品种,其中口服制剂5个,注射制剂4个。存在无指征使用的病例有28例;PPIs预防使用存在频次过多、疗程过长的问题。结论住院患者PPIs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制定PPIs使用规范,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预防使用应及时停药,避免过度使用。

    2013年02期 v.2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898份全营养混合液医嘱的合理性分析

    潘晓锋;叶晓兰;杨温温;史新君;

    目的考察某院全营养混合液医嘱的特点及合理性。方法收集某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全营养混合液医嘱,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使用天数,并评定全营养混合液的稳定性和营养参数的合理性。结果共收集了451例患者,男女比2.22:1,年龄(63.5±15.4)岁,临床诊断以外科疾患为主,使用天数(11.2±12.7)d;共涉及898份医嘱,约1/3不符合稳定性标准,营养参数特征是低糖高脂,总能量、氨基酸、液体量相对低。结论该院部分全营养混合液医嘱不合理,需进一步改进。

    2013年02期 v.2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品管圈”活动在我院门诊药房药品盘点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

    周蓉敏;曹海燕;

    目的降低药品月盘点帐物不符药品品种数,提高盘点准确率,提升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方法利用品管圈,分析造成药品盘点帐物不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药品月盘点帐物不符药品品种数下降了65.9%,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医院药剂科的持续推行,提升了药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了人员自身综合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3年02期 v.22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彭朋;元唯安;胡薏慧;汤洁;朱蕾蕾;蒋健;

    质量保证体系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保证临床试验质量是新药审批的关键因素,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将对提高临床研究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正在逐步规范,但仍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使之更加符合伦理和科学的要求。本文拟从研究者、机构专职质控员、申办者与监查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保护受试者利益,并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2013年02期 v.2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疼痛科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初探

    谢菡;葛卫红;

    为更好地贯彻我国卫生部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规定,使临床药师融入医疗团队,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我院临床药师在疼痛科开展了药学查房、医嘱审核、监控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通过探索,形成了疼痛药师工作模式,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3年02期 v.2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药师的实践与体会

    谢明华;葛敏;姜赛平;

    目的总结我院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ICU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具体内容,总结临床药师的ICU工作经历、经验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在ICU的医疗团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对合理、安全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自身业务素质亟需提高,同时需要国家及社会更多的支持。

    2013年02期 v.22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药物治疗临床决策的要点

    李静;蔡映云;吕迁洲;

    药物治疗的临床决策是临床思维的结果,是对于具体病例药物治疗的全面的个体化的设计,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和选择,在众多方案中组织一个最适宜该患者的方案。药物治疗临床决策的要点包括总体安排(病症的分析及处置、治疗目标的安排、处理措施的选择、预期结果和靶指标的确定、治疗矛盾的处理和治疗风险的规避),治疗方案(药物选择和联合、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疗程和替补方案),药学监护计划(考核疗效、监护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用药依从性)以及用药指导。

    2013年02期 v.22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例诊疗过程的分析

    赵孝林;高燕;韩玉玲;

    目的探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临床药师在我院临床参与的1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例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临床药师提出停用高度怀疑致敏药物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改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方案,停红霉素改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方案均被医师采纳。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用药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监护方案;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指导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药师下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建立了临床思维,融入到了临床治疗团队中去,对合理选药、确保疗效、减少患者治疗成本,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监护能提出方案与治疗建议,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进行药物治疗,降低风险,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013年02期 v.22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例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

    陈琳;徐利;陈升;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对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案。方法以脑梗死防治指南为依据,根据掌握的药学知识,临床药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进行全程监护,重点针对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和药品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对患者进行具体化药学服务并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的治疗过程,指导临床用药,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应针对具体患者,开展个体化的药学监护。

    2013年02期 v.22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不良反应

  • 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周献梅;

    <正>男,15岁,因发热、咽痛、头晕、乏力1 d入院。查体:t 38.8℃,P 86次·min~(-1),R 20次·min~(-1),BP 120/80mmHg(1mmHg=0.133 kPa);神智清楚,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大,表面无脓点,两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血常

    2013年02期 v.22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精神障碍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乔颖;李华芳;

    代谢组学是基础生物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能从总体水平上反映机体的代谢途径。代谢组学通过识别生物标记物来体现机体在疾病状况下的病理变化,并监测机体对治疗的应答,为医疗实践提供重要依据。精神障碍与多种神经递质、脂肪酸以及线粒体功能的代谢途径受干扰有关。代谢组学能详细地描记受到扰动的生化途径和链接在这些途径中能够反映疾病特征的关键性生物标记物。本文阐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相关技术及精神障碍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2013年02期 v.22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