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程;陈邢玉;季亢挺;林加锋;唐疾飞;杨鹏麟;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10 mg·L~(-1))及脂联素干预组(ox-LDL 10mg·L~(-1)加脂联素,浓度分别为1.25、2.5和5mg·L~(-1))。干预24h后采用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测定其黏附能力,并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ox-LDL与EPCs作用后,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黏附能力均显著下降,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脂联素干预24h后,明显提高了EPCs的黏附能力、细胞活力,降低了IL-6、TNF-a含量。结论脂联素对EP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1年02期 v.2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剑;李琦;李伟宁;胡道德;
目的研究5-氨基水杨酸(5-ASA)pH依赖-菌群触发型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性能。方法将5-ASA装于以瓜尔豆胶和Eudragit S 100包膜的胶囊中,采用Diamonsil TM-C_(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测定其在pH 1.2 HCl、pH6.8和7.4 PBS溶液中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 5-ASA胶囊的3批样品在pH 1.2 HCl、pH 6.8 PBS溶液中几乎不释药,在pH 7.4 PBS溶液中有释药。增重34%样品在pH 7.2 PBS和pH 7.2 PBS+β-甘露聚糖酶的溶液中,释放无明显差异;而增重44%样品有差异。结论用瓜尔豆胶和Eudragit S 100包膜的5-ASA胶囊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释药效果。
2011年02期 v.2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红;蔡美强;金米聪;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可靠的雷公藤浸膏中4种倍半萜类雷公藤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雷公藤浸膏样品经氯仿溶解后用稀盐酸(2.0 mol·L~(-1))提取,Waters Oasis.MCX小柱进行净化,以0.05%(V/V)醋酸-醋酸铵溶液(5 mmol·L~(-1))/乙腈(45/55,V/V)为流动相,采用Zorbax SB C_(18)柱(250mm×4.6mm,5μm)分离,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定碱、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的定量离子分别为m/z874、884、858和868。结果 4种雷公藤生物碱的绝对回收率为86.5%~96.0%,质量浓度在1.0~200.0μg·L~(-1)内具有良好线性,批内RSD<7.4%,批间RSD<9.3%,定量检出限均为1.0μg·kg~(-1)。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干扰少、特异性好,可用于雷公藤浸膏中4种倍半萜类雷公藤生物碱含量的检测。
2011年02期 v.20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波;袭荣刚;刘丹;岳宏;郑慧敏;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尼麦角林分散片代谢产物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尼麦角林分散片在健康中国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30mg的尼麦角林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采用LC-MS/MS法测定不同时刻血浆样本中尼麦角林代谢产物10α-甲氧基-9,10-二氢麦角醇(MDL)的浓度。应用DAS 2.1软件处理数据,计算2组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尼麦角林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MDL的ρ_(max)分别为(126.7±44.6)和(128.0±43.0)μg·L~(-1);t_(max)分别为(3.3±1.7)和(2.4±0.5)h;t_(1/2)分别为(11.0±7.6)和(10.1±7.2)h;AUC_(0→t)分别为(877.9±267.0)和(862.6±268.6)μg·h·L~(-1)。试验制剂中MDL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0±28.3)%。结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2011年02期 v.20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锐;阮长武;王占成;李志善;沈艳;袁柳;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否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和减少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方法选取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患者80名,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和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1)),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肾功能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80例患者发生CIN 15例,其中治疗组5例(12.5%),对照组10例(25%)。治疗组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着心血管保护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对于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时,术前1周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术后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可减少CIN的发病率及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
2011年02期 v.2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观样;叶雪梅;胡卢丰;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用荧光猝灭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在不同温度下表柔比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规律。结果表柔比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呈规律性猝灭,17℃时的n为1.113,K为5.87×10~4,37℃时的n为1.128,K为6.85×10~4。表柔比星使白蛋白的同步光谱中最大发射峰红移。结论表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只有1个结合位点,表现为疏水作用,两者结合使白蛋白的极性略有增加。
2011年02期 v.2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励丽;褚建平;李佳霖;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应用度洛西汀60mg·d~(-1),对照组起始每晚阿米替林25mg,无效逐渐增加剂量到75mg·d~(-1),疗程8周。观察两组疼痛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周及8周后疗效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周和8周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度洛西汀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1年02期 v.2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清;许永军;孙梁燕;谢芳;陈菊调;
目的考察室温6h内胰岛素注射剂与5种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剂(GS)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胰岛素与头孢哌酮钠配伍产生浑浊,胰岛素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地秦钠、门冬氨酸钾镁在6h内外观、不溶性微粒、pH值未出现明显变化,胰岛素含量在3~4h后变化超过10%。结论在5%GS中胰岛素与头孢哌酮钠不宜配伍,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地秦钠、门冬氨酸钾镁可配伍,但应在3~4h内用完。
2011年02期 v.2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炜清;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病原菌耐药现状,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统计对比分析2007-2008年住院部常用抗菌药物应用频度与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 2a来,11种抗菌药物应用频度(DDDs)增长迅速,增长率>20%。病原菌监测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55.8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39%,革兰阳性球菌13.58%,真菌28.65%,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与组织。分离率排序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需要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与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及防止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2011年02期 v.20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王蓉蓉;张梅君;
目的建立注射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含量的测定方法,并研究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RP-HPLC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的帕尼培南和倍他米隆的含量,同时考察其外观、颜色、pH值变化。结果室温下放置6h,其含量、pH值、外观均无明显变化,但与10%葡萄糖注射剂和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配伍12h后,溶液颜色明显变黄。结论注射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4种输液配伍在6h内稳定,但与10%葡萄糖注射剂和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配伍长时间放置需谨慎。
2011年02期 v.2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成坷;周伶俐;王增寿;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利奈唑胺的HPLC法。方法以Eclipse XDB-C_(18)为色谱柱;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血浆样品经70%高氯酸沉淀后,在254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利奈唑胺在质量浓度0.25~5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定量下限为0.25mg·L~(-1);低、中、高浓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10%,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6.40%、103.24%、100.33%,提取回收率>7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的检测。
2011年02期 v.2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姜慧芳;程能能;杜文民;陈斌艳;王永铭;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04-2008年上海市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共纳入5 660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7.16%。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以老年、女性群体多见。严重程度以一般为主,但2006至2008年出现新的一般、新的严重报告数明显增多。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品种有鱼腥草素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呈多发性,累及多系统-器官,近年来发现的新的不良反应(包括新的一般和新的严重)有增多趋向,故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2011年02期 v.2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董伟;王艳彩;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预防甲型H1N1流感时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978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75mg,qd,共7 d预防甲型H1N1型流感者逐日记录其不良反应并将279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06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8%,以腹泻、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共157例,发生率为5.62%。皮疹、耳痛、心动过速、食管异物感、鼻出血、失眠等发生率低。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预防甲型H1N1流感时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一般不影响治疗。如出现皮疹、心动过速等应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2011年02期 v.2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