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由复旦大学药学院《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辑部联合广东省药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承办的“2024 年临床药学学术大会”,于2024年12月6-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临床药学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围绕临床药学实践、研究和教育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及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参会人员近300人。
本次大会开幕式的出席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主编周宏灏,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志华,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聪,《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执行主编、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蔡卫民,暨南大学副校长、药学院院长叶文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邓艳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李建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药师吕迁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陈孝,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药师刘皋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沈爱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张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任医师李则挚等。吕迁洲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周宏灏院士、郑志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聪院长、叶文才副校长、邓艳红副院长、黑子清副院长、李建林副院长致辞。
主会场汇聚了众多临床药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全方位呈现了临床药学在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重要成果。
周宏灏院士聚焦“药物基因组学进展”主题展开报告。从回顾遗传药理学发展历程切入,深度剖析药物反应种族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及遗传机制,进而详细阐述个体化医学与药物治疗的紧密关联,还着重介绍生物医药大数据和多组学融合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李聪教授围绕“创新放射性核药研究进展和临床转化”开展报告,对放射性核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核药发展的现存问题,并点明核药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朱依谆教授分享了“精准药学和炎症免疫新机制新靶点”深入探讨了精准药学在个性化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炎症免疫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的发现。
叶文才教授解读了“源于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创新药物研究”,挖掘了传统资源潜力,展示了团队在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推进了抗阿尔茨海默症、抗肿瘤、抗病毒等疾病治疗的新药研发。
张健教授分享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指导老年慢病多重用药个体化模型的研究与实践”,介绍了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结合治疗药物监测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维度信息构建模型,优化了老年慢病用药管理模式。
李则挚教授分享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新进展”,强调了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快速控制症状和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药物选择上应平衡疗效与远期不良反应。
大会设立了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临床药学科研、教学与服务相关研究”和“临床药师创新药学服务与探索”展开。
分会场一:临床药学科研、教学与服务相关研究
“临床药学科研、教学与服务相关研究”分会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主任黎小妍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麦海燕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范国荣教授以“驻科临床药师服务 10 年探索 —— 从体系构建到创新实践”为题,介绍了药师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脉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晓宇教授剖析了“药品临床应用安全监管中的药师价值”,明确了药师在安全监管中的核心作用;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赵维教授针对“模型引导的抗感染药物开发与个体化治疗”,探讨了以模型驱动药物开发与精准治疗的前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卞晓岚教授以“持续改进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与绩效管理”为题,展示了药学服务流程的优化与绩效评估方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智平教授分享了“驻科药师试点实践与儿科药物治疗管理”的经验,为解决儿科用药难题提供思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亦蕾教授分享了“构建有价值的‘金字塔’驻科药师服务模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郭庆教授探讨了“港澳药械通政策解读及白癜风治疗新征程”,剖析了港澳药械通政策机遇与白癜风治疗的新路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余自成教授对该分会场进行了总结,指出该分会场专家学者分享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助力了临床药学领域科研、教学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分会场二:临床药师创新药学服务与探索
“临床药师创新药学服务与探索”分会场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承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主任刘韬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院长助理李玉珍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谢智勇教授介绍了“肠道微环境及其免疫的调控研究”的前沿进展;天津中草药杂志社陈常青教授阐述了“药学期刊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明晰了学术期刊学术传播与行业引领职能;复旦大学药学院相小强教授向青年药师和行业学者讲授了“青年药师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研究”,以提升青年药师科研素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何娟教授分享了“ICU 临床药师创新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探索”,聚焦重症监护药学服务创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燕燕教授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药师岗位培训实践及经验分享”,助力青年药师职业成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汤静教授揭示了“化疗药物组合诱导小鼠母体卵巢损伤及对胎儿生殖系统的长期影响”,警示了妇产科用药潜在风险;中日友好医院李朋梅教授分享了“药学信息化建设助力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与上报”的经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效率。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卓教授对该分会场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该分会场专家学者的分享为临床药学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诸多创新解决方案。
最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执行主编蔡卫民教授致闭幕词,强调大会为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将推动临床药学学科迈向更高峰,为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同时,非常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对会议成功举办付出的巨大努力。最后,希望各位同行多多关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在未来的日子里共享临床药学科研、教学和实践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