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案例教学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临床药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周凌云;汤志耀;陈林华;左笑丛;

    目的 探索案例教学(CBL)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以临床药学治疗课程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安排构建8个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药学工作相结合的经典案例。以1例万古霉素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案例分析为代表,创新性地将CBL与OSCE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药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针对CBL、OSCE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帮助度和满意度3个维度共计11个条目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5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考评。结果 参加调查问卷的学生为2018级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该届全部学生共17名),问卷回收率为94.12%(n=16),Cronbach'sα系数问卷信度α=0.930。学生对CBL、OSCE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评分分别为3.313±1.138、2.750±1.390。多元化教学模式帮助度有98.96%的条目达到中等(3分)及以上,满意度中等(3分)及以上的为100%。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达到良(80分)及以上的百分比分别为70.59%、88.24%、64.71%、94.12%和94.12%,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结论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思维、锻炼查阅指南文献以及自主综合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CBL与OSCE的结合,丰富了课程教学模式,保障了整体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出满足临床医护团队需求的专业药学人才。

    2022年04期 v.31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9 ]
  • 以案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临床药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黄珊;冯英力;谢小云;江彦;黄爱文;

    目的 研究以案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临床药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标准化病人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客观结构化考试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建立适合临床药学实践教学的系统评估体系。结果 学生通过以案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结论 以案例为导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学实习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参与患者药学治疗实践的能力,培养适合新医改形式下能独立开展工作的临床药师。

    2022年04期 v.31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依托咪酯注射液用于麻醉患者的临床综合评价

    周鹏翔;李晓菲;贺兰芝;李正迁;翟所迪;

    目的 对依托咪酯(ETM)注射液在麻醉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进行临床综合评估,为其临床决策与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 Fang Data和Sino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7月13日,纳入ETM用于麻醉患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以及其他药品信息数据。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均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并交叉核对结果,如有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另一位评价员解决。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0篇系统评价,为中等或高等质量研究。评估结果提示,ETM注射液应用于危重症、非危重症、急诊以及胃肠镜麻醉患者,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患者心脏及呼吸抑制较少等优势。相比丙泊酚和硫喷妥钠,ETM注射液发生肌阵挛的风险略高。ETM可能与短暂的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升高)相关,但尚未有高质量证据支持ETM相关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与ICU患者死亡率相关,尚缺乏ETM与其他麻醉药品的药物经济学比较。当前,ETM乳状注射液在国内创新性、可及性及适宜性均较好。结论 ETM注射液应用于麻醉患者,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心脏和呼吸的抑制作用轻,可能增加肌阵挛和一过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风险,但不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目前,ETM乳状注射液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可及性和适宜性,其经济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2022年04期 v.31 252-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基于PLS-DA算法的医院不同科室癌痛治疗规范性分析

    蒋程;徐金波;朱立;韩冰;王平平;郑蓓;

    目的 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算法分析医院不同科室癌痛治疗的规范性,为医院加强癌痛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9-2020年期间1 858例经癌痛治疗的病例信息。针对个体病例,逐一对反映医院癌痛治疗规范性的10项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别以不同治疗科室类型和非肿瘤科不同科室为分类变量,构建癌痛治疗规范性的PLS-DA模型,构建载荷图分析差异较显著的变量。结果 非肿瘤科癌痛治疗的规范性整体低于肿瘤科,主要体现在入院8 h内完成评估、评价结果、爆发痛处理用药规范性等方面。在非肿瘤科中,消化内科癌痛治疗的规范性整体低于其他科室,主要体现在药物选择、滴定用药规范性等方面。结论 应重点针对非肿瘤科,尤其是消化内科加强癌痛治疗的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全院癌痛治疗的规范性。

    2022年04期 v.31 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 ]
  • PDCA循环管理法在干预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渗漏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吕华燕;黄晓霞;舒丽苹;蓝志坚;

    目的 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概率,以更好地将丙泊酚运用于无痛诊疗。方法综合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渗漏性损伤发生的原因,采用PDCA的循环理论进行干预。记录并比较干预前(2019年3-5月)和干预后(2019年6-8月)医院内镜中心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包括例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实施PDCA期间每月抽查评估计划整改执行落实情况良好。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丙泊酚渗漏性损伤发生率由管理前的0.9%降低至0.1%,严重程度较管理前下降(P <0.05),持续时间也较管理前缩短(P <0.05)。结论在降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丙泊酚渗漏性损伤的管理中,PDCA模式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2022年04期 v.31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膈肌功能及术后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

    张明哲;刘亚君;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崔静静;井郁陌;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患者膈肌功能及术后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80例SCBP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角袋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神经阻滞情况、术后镇痛泵及舒芬太尼使用情况、膈肌麻痹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肌指标[血清肌钙蛋白(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2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阻滞30 min平静及用力呼吸时膈肌总麻痹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给药后24 h血清CTn 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与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的膈肌麻痹率更低且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2022年04期 v.31 26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胡春英;毛春发;胡国华;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RV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90)。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消旋卡多曲颗粒1.5 mg·kg-1,po,tid;观察组予消旋卡多曲颗粒1.5 mg·kg-1,po,ti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0.25 g,po,bid。疗程均为5 d。治疗期间,观察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检测粪轮状病毒抗原,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集血清样本,测定细胞因子INF-γ、IL-8和TNF-α的水平,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89%vs 80.00%,P <0.01)。治疗5 d内观察组腹泻症状消失率和粪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vs 53.33%,P <0.01;72.22%vs 42.22%,P <0.01)。治疗后,2组血清INF-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TNF-α、IL-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RVE可使病程缩短,临床疗效提高;且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RVE的临床症状。

    2022年04期 v.31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异常的危险因素

    吴青松;邓清军;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引起凝血异常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62例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根据Logistic模型建立联合预测因子。绘制联合预测因子及单一影响因素的ROC曲线并比较其预测准确性。结果 纳入的62例患者中共14例发生凝血异常,发生率为22.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60,95%CI:1.020~1.319,P=0.024)、C反应蛋白水平(OR=1.095,95%CI:1.020~1.176,P=0.012)、尿素氮水平(OR=1.139,95%CI:1.021~1.270,P=0.019)、进食<1000 m L·d~(-1)(OR=5.896,95%CI:1.069~32.511,P=0.042)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C反应蛋白和尿素氮水平越高、进食<1 000 m L·d~(-1)的患者发生凝血异常的风险越大。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P <0.01),约登指数为0.669,均高于其他单一因素。结论 当患者存在高龄、C反应蛋白及尿素氮水平升高、进食<1 000 m L·d~(-1)的因素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升高。联合预测因子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凝血异常风险,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2022年04期 v.31 27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基于析因设计探讨抗菌药物和年龄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钟胜芬;周文灿;杨雨;

    目的 探讨年龄和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2例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婴幼儿和24例健康婴幼儿,按照年龄(1~6月、7~12月、13~24月)和抗菌药物使用(无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非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非β内酰胺类)2个因素,采用3×4析因设计,每组8例。观察菌种分类及所占比例,按照菌群失调分度标准划分为Ⅰ、Ⅱ、Ⅲ3个等级;采用16S r 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结果 抗菌药物治疗组Ⅰ、Ⅱ、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发生比例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β内酰胺类相比,非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非β-内酰胺类组Ⅰ、Ⅱ、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发生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菌药物治疗显著降低了婴幼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且联合抗菌药物组较单一抗菌药物组效果更显著。在双歧杆菌的年龄与抗菌药物的交互作用统计分析结果中,提示年龄、抗菌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抗菌药物导致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调,联合抗菌药物方案的影响高于单一抗菌药物方案,年龄因素参与抗菌药物对部分菌群的调控。

    2022年04期 v.31 28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HPLC法同时测定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建立与应用

    武玺坤;董维冲;张志清;杨秀岭;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的HPLC法,并测定该3种碱性氨基酸是否具有肝素中和作用。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乙酸钠溶液(冰醋酸调p H至6.3)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将氨基酸混合液与肝素进行体外中和实验,测定混合前后氨基酸浓度的变化。SD大鼠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氨基酸混合液或鱼精蛋白注射液,不同时间取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3种氨基酸在5~100μg·mL-1范围呈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回收率结果良好。体外肝素中和试验前后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变化。体内凝血试验显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PTT相近(P> 0.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或实验组相比APTT明显延长(P <0.05)。结论 柱前衍生HPLC方法可以同时准确测定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体内体外研究显示3种碱性氨基酸不具备肝素中和作用。

    2022年04期 v.31 28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HPLC-DAD波长切换法测定含化上清片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孟德钢;许菊;薛冬;葛虹;

    目的 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法,用于测定含化上清片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葛根素和枸橼酸成分含量。方法择取含化上清片样品研细,精密称取1.0 g,置25 m L容量瓶中,加85%甲醇超声提取25 min,放冷,加85%甲醇定容,摇匀,0.45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WatersSpherisorbODS1液相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320 nm、葛根素249 nm和枸橼酸212 nm;柱温25℃;进样体积10μL;流速1.0 m L·min-1;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p H值3.0缓冲溶液,洗脱程序:0~3min 3%A,3~18 min 3%~45%A,18~27 min 45%~91%A,27~30 min 91%A,30~30.5 min 91%~3%A,30.5~35 min 3%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定量检测。结果 枸橼酸、葛根素、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在5~500、0.7632~76.32、0.497~49.7和0.494 5~49.45μg·m L-1内均有良好的线性,重复性RSD(n=6)分别为3.18%、2.76%、2.19%和3.01%,加标回收率为99.02%、98.90%、99.37%和99.13%,仪器精密度良好。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应用于含化上清片质量控制,为国家标准完善提供技术依据。

    2022年04期 v.31 29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药学实践

  • 社会药房执业药师针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开展药学服务的同异性

    冯振;叶桦;唐至佳;

    目的 保证社会药房执业药师药学服务的质量,提高精准性和适宜性,有效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 针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在安全性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使用要点不同,以及患者人群差异等,阐述社会药房执业药师针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所开展的药学服务,以及它们的异同点。结果 针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药学服务,执业药师在回答患者咨询、指导患者用药和开展患者依从性教育方面差异不明显,并且都有保存患者用药信息和后续跟踪评价的必要性。对于处方药,执业药师需更加注重处方的合理性、正确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的防范和干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以及患者依从性教育等在内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对于非处方药,执业药师应当宣传用药知识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做好用药咨询服务,避免患者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正确贮存药品。结论 社会药房执业药师应当根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学服务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2022年04期 v.31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妇产科医院药师能力建设与药学服务技能提升实践

    王先利;金经;孙慧;庞艳玉;黄燕萍;朱佳蕾;潘佳倩;汤静;

    目的 探索妇产科专科医院药师能力建设和药学服务技能的提升方法,为专科药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实现调剂药师的转型培养;通过建立妇产科特色疾病药学服务路径及药学监护流程,并利用药学信息化服务等措施提高妇产科专科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结果 随着药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妇产科临床药学服务、教学及科研得到了全面发展,医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不同岗位药师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了与公立医院合理用药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药师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岗位药师的专业特长,保障医院合理用药。结论 药师能力建设和药学服务技能实践,充分调动了药师队伍的积极性,发挥了药师在合理用药中作用,有助于实现药学部门职能转变和价值提升。

    2022年04期 v.31 30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石晓萍;王婷;李晓宇;吕迁洲;许青;

    目的 基于“主动-探究-合作”的方式,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肝移植受者开展药学服务,为探索建立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药师在积极参与肝移植受者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医师对万古霉素的使用存在顾虑和担忧。通过开展真实世界的研究,药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获得医师的信任,开展药学服务。结果 以问题为导向,从“临床”到“研究”再到“临床”的策略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药师不仅回答了医师的问题,还以此为介入点,成功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结论 移植药师在重症监护室病房初步建立了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肝移植受者的药学服务模式,有利于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但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和模式还有待继续拓展,以便提升药学服务。

    2022年04期 v.31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复发转移卵巢癌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药学实践

    徐蕊;杜琼;阮聪;翟青;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防治的高危人群。针对1例复发转移卵巢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并发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实践中结合国内外指南,从抗凝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及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提供个体化抗凝药学监护,提高了中晚期卵巢癌患者抗凝治疗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协助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开展抗肿瘤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022年04期 v.31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奥卡西平致过敏性紫癜1例

    崔海珍;关丽英;

    报道1例奥卡西平致过敏性紫癜的病例。患者,48岁,诊断为脑血管病后癫痫。2019年11月1日口服奥卡西平片(0.5 g,po,bid)抗癫痫治疗。11月8日调整奥卡西平剂量(0.3 g,po,bid),1 d后出现双下肢、足背及足底散在瘀点,考虑为过敏性紫癜。立即停用奥卡西平,同时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调整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0.75 g,po,bid),托吡酯片(25 mg,po,bid),左乙拉西坦片(0.5 g,po,bid)。15 d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2022年04期 v.31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综述

  • PD-1/PD-L1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的应对策略

    林嘉蓥;金冠钦;何庆烽;相小强;

    PD-1/PD-L1抑制剂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且这些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普遍发生时间长但症状较轻。临床试验过程中对于不良反应的应对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剂量爬坡试验观察窗短且依赖剂量衡量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传统的不良反应分级管理未考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特定器官的表现形式与程度,这些问题都对PD-1/PD-L1抑制剂临床试验的开展提出挑战。该综述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提出了其对传统癌症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不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如建立标准化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分级标准、使用实现最大效应的最低剂量指导剂量方案设计等,旨在通过建立新的标准与规则支持该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和研发。

    2022年04期 v.31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下载本期数据